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闻黎明喜鹊声
刘心武
  刘心武

  2009年,赵丽宏诚邀我在《上海文学》开专栏,于是我以《十二幅画》为专栏名称,每月提供一幅画与一篇长散文,打头那篇是《兰畦之路》,从记忆中打捞出一位被历史尘埃遮蔽许久的传奇女性胡兰畦,刊出后丽宏和责编张予佳,还有上海的朋友如修晓林,都告诉我反响颇好,到年底,12篇文章编成了一本书,交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晓林为责编,12幅画收了进去,但书名叫做《命中相遇》。

  2011年我又在《上海文学》开了《人生有信》的专栏,2012年结集交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则又开了《空间感》专栏,2013年结集交漓江出版社出版。没有《上海文学》慨然提供篇幅,我这些动辄万字上下的回忆性散文,怎能及时顺利面世?除非错字,我的这些文章他们一字不改,照登。但责编张予佳会在编辑过程中,就文章的一些细节问题向我询问跟我沟通,可见审阅是非常认真的。2013年我在《文汇报》“笔会”发表了一篇文章《回忆无禁区》,里面写道:“对于一个有尊严的生命而言,回忆无禁区,而且,应该与人们分享回忆,将我们各自的回忆整合起来,也许,那就接近于信史。”但如果没有《上海文学》“笔会”这样的园地,无禁区的回忆又如何能供读者分享呢?我的感激之情,难以表述。

  长期以来,我已经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惯:上午睡觉,中午起床,下午或外出活动或读书听音乐,晚饭后散步,大约从22点坐到电脑前敲键盘,一般会在1点结束,但在《上海文学》开专栏写大散文,不仅是因为文思泉涌,更因为编者给予我最充分的信任最慷慨的包容,任我自由驰骋,因此往往会一直写到凌晨5点,一篇万把字的散文一气呵成,敲完最后一下,再用鼠标点击保存后,舒展双臂,没有疲劳感,只有大欢喜。这时东方的晨光或许会射进书房的飘窗,而窗外树上,会有雀鸟的叽喳,虽说是“吉凶不在鸟音中”,但总会在听到喜鹊的叫声时,不由得朝窗外望去,如果看到有喜鹊飞过或在枝头不住地翘尾,便格外高兴。

  1978年,“文革”中被迫停刊的《上海文学》复刊,巴老在他家当面跟我约稿,我回北京后写出一个短篇小说寄给他,在复刊的第一期上刊出了,那篇作品并不成功,但那期刊物我保存至今,好比黎明鹊音,一直鼓励我在写作的路上当一名马拉松跑者。后来我有不少短篇小说在《上海文学》发表,如《这里有黄金》《洗手》《护城河边的灰姑娘》等,去年《护城河边的灰姑娘》的法译本被法国迦里玛出版社收进了它的袖珍本系列,我在北京一家法文书店也见到了,我一直没有忘记这篇小说是《上海文学》首发的。

  十日谈

  《上海文学》之缘

  明日请看白桦的《投稿札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市场之窗
   第A21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A25版:市民文化节
   第A26版:市民文化节
   第A27版:市民文化节
   第A28版:市民文化节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冬令特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老宅
追忆中的忏悔
爱闻黎明喜鹊声
巴托克在“奥赛”
七律·冬日游周庄
囚徒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爱闻黎明喜鹊声 2013-12-17 2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