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来,地处南翔的嘉定区第二中学校园内张昌革校长的铜像前,铺满了层层叠叠的黄色菊花,这所重点学校的师生们路过此处时,或是放慢脚步,或是伫足凝视,哀思弥漫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注满了每一位张校长的学生、晚辈、朋友和亲属的心房。
嘉定二中名誉校长张昌革先生因病于今年11月20日以87岁高龄与世长辞。噩耗传来,刚刚从医院返回家中的我,不由悲戚万分,再多呆一个小时,我就能亲眼送走我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仰慕、本世纪终成亲眷的张校长了(他的孙女是我的儿媳)。
出生于三代教育世家的张昌革先生,194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伊始,他就做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选择:秉承父辈之业,当名农村教师。他筚路蓝缕,春华秋实,在嘉定教育这块沃土上,整整耕耘了66年。1956年,在北京,作为教育界的代表,他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在很多人的心里,大家把他视作是“教化嘉定”的践行者。嘉定区许多家庭的父子、祖孙,乃至全家都是张校长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有人不知张昌革,无人不识张校长”。
似乎冥冥中早已注定,张昌革先生仿佛就是为了昌隆教育、革新教学而生的。无论是1949年兴办南翔义务职业学校(嘉定二中的前身),还是自1957年起担任嘉定二中校长的三十年岁月,或是1995年退休后(时年68岁)创办嘉定槎溪民办高级中学的十五载春秋,张校长始终务实有为、改革创新。从率先实行男女体育课分班上课,并在全市推广,到探索“分层次教学法”,再到首创职业教育班,张校长立足基层,远眺未来,以他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和始终燃烧的教学热情,圆了多少嘉定莘莘学子的读书梦,培育了很多国家栋梁之才。同时,他又唯才是举,发现了提倡“语文导学法”的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并培养了以其为代表的诸多杰出园丁。
张校长一生教化嘉定,扎根基层一线,在为学生带来升学、就业一线曙光的同时,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为了曙光一线、战斗基层一线,一线啊一线,最终夺取张校长生命的也正是这胰腺。他一生中创办了两所学校,用生命践行了自己“投身教育是无悔的选择、无尽的探索、无穷的乐趣、无私的奉献”的誓言。
常说好人有好报。张校长这位“厚道做人、踏实做事”的好人,既有一项奉献一生的事业,也有一份钻石恒久的爱情,还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张校长的妻子肖萍霞,也是一名教师,尽管比张校长先走3年,但他们用60年的钻石婚姻、一辈子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伉俪岁月,谱写了最悠扬的爱的乐章(《新民晚报》2009年10月1日头版、A5版整版撰文报道)。张校长的一子二女也都秉承着父母的良好品质,做老师的为人师表、做医生的救死扶伤、做干部的实事求是,在各自岗位上默默耕耘。
其实,退下来以后的张校长还是与众不同的。他更加关注民生、关心家乡,对于嘉定的建设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常常建言献策,不少建议都被有关部门采纳。大到列席党代会、人代会,小到小区业委会会议,他都一次不拉,准时出席。在得病后,他还坚持参加“南翔古镇重建”方面的活动。尤其令人难忘的是,这位“可爱的嘉定人”、特级校长、市劳动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出席活动,他总是梳洗整洁、精神饱满。用他的话来说,这是自己的习惯,是对在场其他人的尊重。
行文至此,不禁哽咽。也许只有那尊永远与嘉定二中师生在一起的铜像,才是他最好的归宿。真是下笔千言,难尽思念,特引一联,以致哀悼:
情钟教育,半世纪劳心劳力,终酬夙愿;身为人师,一辈子立德立功,堪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