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正在热传坊间新出炉的“当妈新标准”。出于好奇,笔者对这些“新标准”归纳如下:
“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说得了语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了创意,搞得了活动;挣得了学费,担得了消费。”
乖乖,一共有洋洋十八“得了”,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细想之下,觉得这个“当妈新标准”多少有点荒唐:一是打造这样的“超级妈妈”有无必要,二是打造这样的“全能妈妈”有无可能。
诚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要承担责任,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弥足珍贵的。但是,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今天,每一位母亲也都在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责任,她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教育孩子上,教育孩子的任务应主要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完成。这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试想,如果所有的母亲都向这个“当妈新标准”靠拢,整天围着自己的孩子转,成为孩子身边的书童,那她们怎么去履行社会职责?
另外,人是有很大的潜能可以挖掘,但人更是具有个性化的,每个人都有他特殊的专长和才能,“妈妈”亦然。所以,要求一位母亲能成为“全才”,全方位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这不仅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可能的,更是不公正的。
遗憾的是,明明是荒唐的东西,却有那么多人视之为金科玉律,豪情万丈地要为成为“全能妈”而奋斗,也有不少人在为要不要成为“超级妈”而纠结,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