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李建胜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从国企到外企,从技术员到副总,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却总是心有不甘,“自己能发挥的空间太少,机制体制的限制太多。”毕业5年后,他认为自己遇到了职业生涯的“天花板”。没经过多少纠结,果断辞职,创办了上海鼎晖科技有限公司,主攻当时还较冷门的LED研发制造领域。
创业历程,尽管也走过不少弯路,李建胜却从没想过放弃。最初,他的产品是卖给做显示屏的企业,但这些企业大多是科研院所办的,对经济市场把握不准,没有足够的支付和风险承担能力,这都导致作为供货商的鼎晖负担很重。“2000年时,我们差点被各种坏账拖垮了,所有投入化为零。”
遇到困难,李建胜不断思考总结,调整方向。李建胜发现,在工业领域用的LED模组使用量更大,使用需求更持续,就逐渐把业务范围挪到工业,为电梯、洗衣机等国际品牌制造商提供面板光源组件。
“我坚信创业的大方向是没错的, LED产品最终将走进千家万户。”
取舍之间谋转型
坚定目标,并不是“一条道走到黑”。
2006年,李建胜带领企业开展大功率LED光源技术的开发。南浦大桥、和平饭店、世博主题馆等上海标志性工程的LED产品都是由鼎晖提供的。尽管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效应,然而,李建胜发现这条路依然走不通。
“我们没有渠道优势,自己做灯具产品,营运成本太高,口碑并没有换回更大的市场。”李建胜果断转型,放弃自己做产品,转为为优质灯具商提供优质的LED光源零件。
在LED照明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制造发光的芯片组件,中游封装企业将现成的芯片做成集成电路,再卖给下游的灯具企业。目前,中游封装已占整个产业链的25%-30%左右。其中,鼎晖重点开发的基于COB技术的LED光源模组已获阶段性成功,将在明年年初量产。经过这种技术,LED光源可配合各种形状的灯具。目前,已有60%-80%的封装企业选择向COB技术转型,这也成为国内LED照明的新趋势。
即便是明确做光源产品,鼎晖也有一次转型。“过去我们希望用统一的标准产品来服务于大部分用户市场,并作标准化推广,但发现每个灯具厂商对灯具的结构理解不同,对光源的需求不同,而要符合每一个用户的通用产品又极少。我们现在是根据客户的实际应用,定制一些个性化产品,满足客人对光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价值的需要。”
打价格战没有出路
转型以后,鼎晖的路越走越顺,但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未来,对光的品质要求会日渐多样,LED照明也将进一步走入家庭。但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劣质产品,这是行业目前遭遇的瓶颈。”
如今,走进灯具卖场,品牌厂家的LED灯具已随处可见,价格也更为亲民。但由于产能过剩,大量LED灯具竞争惨烈,不惜大打价格战,产品质量因此也有所牺牲。李建胜说,“以牺牲品质为代价的价格战,会做坏LED照明市场的口碑。在消费者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决定购买的因素只能是品牌。”
尽管市场环境严苛,但李建胜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品质。鼎晖科技对封装工艺的管控非常严格,有选择性地承接一些高端业务,期望打造自身的品牌。在同一级别产品价格较国外大牌便宜40%-60%的基础上,务求品质能够比肩。在新三板上市之后,鼎晖科技也告别了此前依靠自有资金“低速慢跑”的状态,希望通过机构投资人的注资,进一步维系中高端市场的产品质量。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