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上海某一电台广播中有一档评弹节目,由弹词名家朱耀祥、赵稼秋搭档,播唱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一时风靡了上海滩。他们用说噱弹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沈凤喜和樊家树的爱和怨、情和恨。其中有一段书是说沈凤喜被军阀刘将军霸占后,为了报答樊家树对她的恩情,并安抚樊家树的严重失落,就约见了樊家树,赠与重金支票,以了结这段夭折的因缘。不料樊家树一看支票勃然大怒、狂笑不已,把支票撕得粉碎,破口大骂万恶的金钱,淋漓尽致地数落了金钱使人堕落、金钱诱人犯罪、金钱是万恶之源的本质,一解对旧社会的满腔忿恨。
这就是当年脍炙人口的评弹开篇《骂金钱》。
樊家树因为经受了极大的刺激,对金钱的看法难免有全盘否定的偏激之处,但他也确实感受到金钱危害的切肤之痛。金钱是把双刃剑,可谓成也金钱,败也金钱。俗称金钱为财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要办成世界上的事,无金钱是不行的,但世界上的一切罪恶勾当,也都离不开金钱的诱惑和唆使,试看诸如贪污、盗窃、拐卖、诈骗、贩毒……等种种十恶不赦之罪,其根子无不是个钱字,那是不义之财。
常言道“君子理财,取之有道”,勤勤恳恳工作,取得工资,诚诚实实经商,博得利润,这都是正当的,也是生活的必须。那种贪得无厌,嗜财如命,因而不择手段的人,实质上是金钱拜物教者,他们认为金钱是主宰一切的,有钱能使鬼推磨,钱能通神,说什么“衙门堂堂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说什么“天大的官司,只要地大的银子”等等。因此铤而走险,无所不用其极地敛财,把金钱引入歧途,玩弄了金钱又魔化了金钱,为了金钱亵渎党性,背弃道德,违反法律,干伤天害理的勾当。所以罪恶的不是金钱,是人的贪心、是人的灵魂。《骂金钱》当时在旧社会无疑是一记警钟,敲击着人们的心灵。很希望今天也有哪位评弹演员再次演唱一番,对那些财迷心窍的人来说,也许能起警钟长鸣的作用。
亲爱的人们,金钱面前可不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