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康复/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逆转”器官纤维化
章苒
  细心的慢性病患者会发现,医生诊病落笔时很少会写“治愈”这两个字,“好转”“控制”成为最常用的字眼。事实也确实如此,很多慢性病就目前的医疗水平不可能实现“痊愈”,“逆转”反倒是可望且可及的。疾病逆转着重体现在病程的晚期阶段,比如器官纤维化。

  临床研究证实,45%的疾病死亡与器官纤维化密切相关。器官纤维化病因多种多样,凡是导致器官损伤的因素均可引起纤维化,即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器官纤维化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多个病理途径,可发生于心、肺、肝、肾脏等重要脏器。最终,器官功能减退或衰竭如心功能衰竭、肺气肿、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传统观念认为,器官纤维化只能通过有效治疗获得控制或者减缓恶化,不敢奢望“逆转”,谈“逆转”就是虚假宣传。如今,器官纤维化经过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成为可治疗、可控制、可逆转的临床常见病理现象。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主任刘成海在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器官纤维化学术会议上谈及肝纤维化的治疗现状时指出,现在喝酒喝出肝硬化的比例不断下降,反而由非酒精性原因引发的肝硬化增速明显,包括药物或毒物原因、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隐匿性肝病等。通过治疗,在症状学上,腹水严重程度可以明显减轻,肝昏迷发生率下降,部分病人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可逆转为代偿期;在组织学上,肝组织结节增生程度由重转轻,结构上的可逆性直接改善肝纤维化病情。这两方面的逆转都将帮助病人远离死亡。

  目前缺乏特异有效的针对细胞外机制代谢的抗纤维化生物或化学药物。中医学对于防治器官纤维化疾病有长期积累,形成了病证结合的独特理论与有效治疗方法。刘成海主任介绍,中医学认为不同的器官纤维化虽然临床表现不同,但是存在相同的病机:正气虚弱、血瘀内阻,因而可以异病同治,扶正化瘀,采用相似的治法方药。

  仍以肝纤维化为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郭津生在会上从西医角度阐释如何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增加逆转机会。她提出,慢性肝病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预后的预测主要由患者的肝纤维化严重程度所决定。因此,对肝纤维化进行评估是了解疾病严重程度、监测疾病进展和判断治疗效果的关键。目前主要有两类无创检测肝纤维化的方法,即血清标志物和基于图像的技术。通过瞬时弹性扫描检测肝脏硬度是最新的无创技术。需注意的是,抽血做肝功能检查并不能反映肝纤维化轻重程度。她特别提醒,不太受患者重视的脂肪肝,也是肝纤维化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因此坚持治疗脂肪肝不可马虎了事。

  虽然器官纤维化属于疾病晚期,但并非不治之症,医生的使命是,进一步明确器官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发现早期诊断方法、研发有效药物、建立与优化临床方案,有效干预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减轻诸多常见内科疾病的病情,延缓重要脏器疾病的恶化发展,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减少疾病死亡率。   章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民生十问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专版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养生
   第B06版:心理·调查/健康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08版:心理·情感/康健园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热点聚焦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逆转”器官纤维化
戴“隐形眼镜”治眼表疾病
2型糖尿病初始治疗添新选择
糖尿病“坏脚”提示并发症来袭
中医调实补虚治肠癌
“月经紊乱”症结何在?基础体温告诉你
新民晚报康复/康健园B04“逆转”器官纤维化 2013-12-30 2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