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冤有头
吴强
  吴强

  2013年过去,2014年来了。全世界各地都有热闹的活动,庆祝一元复始,展望美好未来。只是,这窗外恼人的雾霾,却不因为人们的辞旧迎新就乖乖挥手作别。新年的第一天在中度污染中度过;今天是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又在中度污染中开启,难免让人望气兴叹。

  雾霾围城之下,平时生活中的健康准则也失效,开窗通风竟然成为一种奢望。原来想避免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健康专家谆谆叮嘱:要开窗、要通风;现在同样想避免这些不适,竟然要少开窗、少通风。睡了一夜的室内浑浊空气,在雾霾天两害相权取其轻,竟然也要“敝帚自珍”,实在令人有些啼笑皆非。一天没关系,两天能将就,时间再长,实在受不了。

  节前有消息,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专家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研究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其中“二次无机气溶胶”和“工业污染”分别以26%和25%占据前两位,汽车尾气和垃圾燃烧合并占比4%垫底。尽管“二次无机气溶胶”这样的专业术语离老百姓还很远,很难一下子搞清楚,但“工业污染”是不争的事实,而汽车尾气不到4%的贡献率也让人恍然大悟,人们恐怕不必因为雾霾而对汽车谈虎色变;再有,此前所谓的中式餐饮油烟更是彻底脱帽,人们不必担心雾霾之下,炒个菜都要感觉带着些内疚了。

  分析清楚成分当然未必就代表就能根治。根治更需要综合工程、长期努力,但是,搞清楚其中成分一定是迈出治理的第一步。治理雾霾,当然人人有责,需要全社会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但是如果忽略了雾霾的主要“元凶”,不愿意或者不诚心下力气真正创新转型、改变经济形态,那么治理工作也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

  中科院的这项研究,针对的是北京地区的情况,上海的雾霾有没有地方特性?同样急需扎扎实实的科学研究,不能靠想当然,不乱找替罪羊,在分析清楚成分的基础上,才能拿出实实在在有针对性的措施。

  冤有头,霾有主。只有先给人们一笔清清楚楚的“雾霾账”,才可能还人们一个干干净净的蓝天白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地产资讯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地产资讯
   第A32版:地产资讯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8版:广告
治雾霾,争论不如行动
冤有头
你得到太多了
乐见更多“为官不易”的感慨
“膜”名其妙
话说冲击世界一流大学之“冲击力”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冤有头 2014-01-02 2 2014年01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