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新疆于田县7.3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指出:“于田强震发生后,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方面支援帮助下,救灾工作有序开展。此次地震造成损失虽不太大,但由于震区属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各类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住房、吃水、冬季取暖等生活方面困难不小,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会有一定难度。这里又是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加快这一地区的重建和发展对于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少数民族同胞生活水平意义重大。”
灾情是命令 各方紧急来驰援
2月12日17时19分,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地震涉及新疆于田县、民丰县、策勒县、洛浦县、和田县、和田市、墨玉县等6县1市的44个乡镇(街办)和牧场,受灾群众达45万余人。
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对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地震发生20分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即对救灾工作作出安排。新疆民政厅于12日18时启动三级救灾应急响应,第一批及第二批救灾工作队连夜赶赴距震中直线距离约50公里的阿羌乡,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当晚20时许,民航总局紧急协调包机飞往灾区,自治区政府委派自治区副主席田文率领地震、民政、卫生、住建、通信、民航、电力等相关部门人员赶赴灾区。
武警总部在地震后立即下达救灾命令,调派武警新疆总队官兵积极协助地方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新疆军区陆航旅两架直升机12日晚抵达和田机场,于田县人武部15名官兵和120名民兵赶到震中地区实施救援。新疆军区还派出军用直升机,搭载地方水利局和国土局人员,对阿羌乡8个受灾村及周边水库河流和地质灾害情况进行空中勘察。
当晚在震中阿羌乡,受灾重点村村委会的院子里都搭起了救灾帐篷,房屋严重受损的于田县老城区20多户房屋坍塌的群众全部被转移到帐篷里面。和田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艾则孜·木沙说,地震后的第一夜,没有一户农民因为房屋倒塌而无处栖身,也没有一个群众因为地震而挨饿受冻。
强震无伤亡 抗震安居有功劳
13日清晨,受灾最严重的于田县老城区内,勤劳的个体商户已经开始忙活一天的生意。面对“从天而降”的救援人员,老城区居民除了感激之外,还有些许惊讶。
在从县城赶往阿羌乡的路途中,记者了解到县乡之间的通信、道路、电力都保持正常。电信部门已经连夜在阿羌乡政府建立起了应急无线网络。
在阿羌乡皮什盖村,全村183户居民中,有181户住在抗震安居房,有的老房子在地震中垮塌,而抗震安居房几乎没有受到破坏。村民库尔班·哈森家的老房子在地震中坍塌了,他说:“幸好住进了抗震安居房,我们全家才在地震中保全!”
截至2月20日,于田先后发生4200多次余震。尽管遭遇7.3级强震,于田县周边地区至今没有人员伤亡报告。参与抗灾抢险和现场勘察的新疆地震局副局长宋和平说,震区没有人员伤亡报告,一是震中位于4600米的高海拔地区,人迹罕;二是安居富民工程大大提高了新疆广大农牧区房屋的抗震性能;三是当地居民点人口相对稀疏;四是当地以农牧业为主,几乎没有工业设施。
爱心聚昆仑 团结一心抗灾害
灾情发生后,加上各方驰援人员,约有2000多人在震区抗震救灾、服务群众。基层干部连日来坚守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地震发生以来,于田县老城区街道办事处吾斯塘贝希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托乎提汗·买吐热依木就一直忙于照顾住在帐篷里的老弱病残人员。为了防止居民取暖煤气中毒,她坚持每天晚上到各个帐篷查看取暖情况。
于田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爱心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于田,截至19日下午,和田地区已经收到社会各界捐款317万元。新疆民政系统向灾区紧急调拨救灾帐篷500顶,棉被褥1500套,棉大衣1500件。当地紧急下拨救灾应急资金540万元,调运救灾棉帐篷、棉衣被、发电机、面粉、燃煤等救灾和生活物资。于田县委办公室主任赵淼说,尽管没有发现人员伤亡,但地震造成当地群众财产损失,灾后重建等任务非常繁重。
目前,在地震灾区,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交通、通信、供电、供水正常运行,受灾群众生活已经恢复正常,开春后将全面启动灾后重建工作。 新华社记者 曹志恒
(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