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品牌赞助文化场馆,可以说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例如洛杉矶的迪士尼音乐厅、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里的“赞科尔音乐厅”、英国皇家歌剧院里的“阿尔贝托-维拉大厅”等均由企业冠名。上海此前已有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的先例,而上海大剧院中剧场目前也找到了合适的冠名商。但是,作曲家陈钢的担心是:有着80多年历史的唯一以“上海”命名的音乐厅,从此以后不复存在了。
但是不少乐迷和艺术欣赏者却对此举表示支持,因为音乐厅被冠名后,除了硬件设施方面会得到改善和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资金的注入,可以邀请更多更好的乐团来演出,同时打造更多贴近市民需求的公益项目,使内容上更加丰富,节目质量更加优化,演出票价更加低廉。东方网评论员王洪认为,从上海音乐厅到森海塞尔上海音乐厅,不仅是简单增加了4个字,对正在探索多元资金注入文化发展的领域来说,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沪上知名乐评人李严欢认为,在文化发展繁荣的进程中,艺术机构的发展不能单靠政府支持,应该通过市场方式扶持,走出更加有利于文化发展、让更多市民受益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