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办公室,沈晓明马上接到“烫手山芋”。家住浦祥苑的吴女士和家住东丽苑的肖先生多次致电市民热线,反映小区外通道的使用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为了这条通道,两个小区的居民曾多次发生群体性矛盾。沈晓明仔细了解情况,得知两个小区分属的南码头街道和北蔡镇开过多次协调会,但问题仍未解决。沈晓明建议,这种跨区域、跨部门的疑难杂症应及时上报到区委、区政府。“我来帮你们派单,做你们的派单员。”他建议此事由区委副书记直接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问题。
家住三林镇的周先生反映,三林路一家教育机构没有教育资质,且经常发传单骚扰周边居民,希望有关部门停止其招生行为。市民热线负责人介绍,这个工单曾派发到浦东新区教育局,但教育局提出该机构没有资质、没有经过审批,应由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解决。而市场监管局认为,该机构是浦东东方青少年培训中心的分部,属于NGO组织,应由教育局负责。对于这一交叉管理的情况,沈晓明建议先查明事实,如果确认该机构登记注册过,应归教育局管理;如果不是,则应归市场监管局,按照无证无照处理。
短短半小时,沈晓明处理了6单,包括消费卡、宅基地、广场舞噪声等问题。这些问题最终都落实了负责人或承办单位,沈晓明还按照要求在工作日志上作了记录。
沈晓明表示,通过“坐堂”市民服务热线当“派单员”,更好地 “听民声、察民情”,促进工作平台和有关职能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据悉,在接下来的2周左右时间里,新区其他几位区委常委也将轮流到“12345”工作平台担任“派单员”。
记者了解到,随着“12345”市民服务热线日渐深入人心,浦东新区接办工单量持续走高。去年,新区累计接收市民来电事项23543件,日均65件。办理总量在各区县中名列第一,占全市区县总量的五分之一,按期办结率超过99%。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