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路小贩当上59家菜摊“总掌柜”
胡晓晶 杨济诗 孙霞琴
  本报记者 胡晓晶

  通讯员 杨济诗 孙霞琴

  胡萝卜、大白菜、西洋芹、鸡毛菜……下午3点,“马大嫂”们买菜烧晚饭的倒计时,走进万有全蓬莱菜场,各色摊位正“整装待发”,而边角的“李豹平价蔬菜连锁供应点”,50平方米大小的一圈四方的铺位上,却稀稀拉拉已经没几棵菜了。

  “卖光了呀!这家的菜每天11点钟之前就卖得差不多了。”家住明日星城的张菊珍阿姨,之所以常常骑了自行车跨几条街来,她说一来图菜新鲜,二来“比马路菜场还便宜”。李豹的价目表写着:“青菜进价0.8元-卖价1.0元,米苋进价1.5元-卖价2.0元,竹笋进价1.9元-卖价2.5元……”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徽宁路上的马路菜贩,到如今在全市59家菜场设点卖菜,70后的安徽阜阳人李豹总结经验:一卖“鲜”二卖“平”!他们要求供应商今天卖的菜只能昨天傍晚割,还必须用井水冲泥,以防自来水的漂白粉烂菜。“平”指平价,他们在长兴岛投资300亩田、在启东投资3000亩田,再从江桥批发市场、三林交易市场接菜,每天凌晨有28个品种130吨“李豹菜”,直达全上海7个区的59个“李豹平价蔬菜连锁供应点”,因为统一把毛利率压低到30%,所以定价比市场价低30%以上。

  “你把80户老乡聚拢来上海做‘菜掌柜’,也算得上他们的经纪人喽?”见记者问,在蒙自路菜场做“李豹平价菜掌柜”的“老兄弟”王骏也过来凑话,上岗前要先培训1个月,学28种菜怎么摆最好卖,老阿姨讲的上海话怎么听得懂,怎样看行情分时调菜价……如今,靠着少则500-750公斤、多则5000-6000公斤的日均销量,这80户老乡都能在老家县城买商品房了。 

  不过,李豹心里也还有“咯噔”:“去年进共富菜场不到3天就被赶了出来,原因是其他摊贩集体罢工。平头老百姓过日子,哪家不希望小菜更物美价廉?同行对我们平价菜,能否再多些宽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目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博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广告
今日导读
就算失去呼吸也不后悔
都市绿地 春笋破土
马路小贩当上59家菜摊“总掌柜”
报头
广告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马路小贩当上59家菜摊“总掌柜” 2014-04-03 2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