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富国俱乐部每年聚会
讨论全球形势发倡议
问:G8机制是怎样形成的?它与G7有无本质区别?
答:G8亦称八国集团,或工业化八国组织,是指当今世界八个主要的工业国家组成的联盟。它最早起源于1973年,此后经历了四十多年不断发展的过程。
1973年3月,时任美国财政部长乔治·舒尔茨邀请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四国的财长共同讨论美元贬值的问题,因此形成的五国财长讨论机制被称为G5,即五国集团。1975年,在石油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法国总统提议上述五国与意大利在巴黎郊外的郎布依埃举行首次经济峰会,从此诞生了G6。次年6月在波多黎各圣胡安举行第二次峰会时,加拿大首次参加,G6于是变成了G7,这也是工业化7国集团的首次峰会。
G7以及它再次扩大之后的G8,其每年举行的峰会一般放在当年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之前举行。G7或者G8成员国领导就国际政治、经济与安全形势进行交流,提出全球性倡议。参加方除了集团领导人外,还有欧盟轮值主席国领导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作为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G7/G8不具法人资格,也无常设秘书处,不与其他国际组织发生直接竞争。由于成员国皆为工业化发达国家,它也称“富国俱乐部”。
1997年,俄罗斯加入了G7,G7遂变成G8。1998年的年会在英国伯明翰举行,从这年起八国领袖每年聚会。不过,即使俄罗斯加入了这一集团,由于其人均经济水平比起G7诸国有着较大差异,更由于其政治立场并未真正融入西方体系,莫斯科始终未能获得集团的核心成员地位。今年发生的克里米亚危机更是充分反映了俄罗斯与G8其他成员之间就俄罗斯周边利益问题上的深刻分歧。也因双方矛盾,G8其他成员国以俄罗斯的相关立场和行为有违多项国际法律和条约为由,决定冻结俄罗斯的G8会籍,并把原定于俄罗斯索契举行的今年峰会改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2
美欧与俄方还会僵持
双方斗而不破留余地
问:被“踢出”G8,俄罗斯是否像他口头表示的那么无所谓?有无重返G8的可能?
答:俄罗斯与G8的关系有所别扭。俄罗斯从1991年起进入G7的联系范围到1997年成为G7扩大后的正式成员,它为了正式成员的资格被“考察”了六年,其中滋味并不好受。譬如,在俄罗斯的成员资格转正之前,俄方领导人只能先在G7会场外恭候,在G7峰会之后再与G7对话,G7把已经决定的全球倡议向俄罗斯做下通报,这种对话并不十分有趣。因此,即使它加入了G8,它的国家利益与身份认同与G7仍有相当不同。但俄罗斯有其他国家尚不具备的对话资格,这在当时也不无出人头地。
目前,俄罗斯被暂停了G8成员的资格。按照那些原G7成员国的说法,俄罗斯能否重返G8,取决于它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政策是否改变。俄罗斯对此的答复是:如果你们不愿来索契开会,没有关系;如果不让俄罗斯参加G8的活动,也没关系,世界上还有很多俄罗斯可以参加活动的国际平台。
看来,在俄罗斯宣布欢迎“克里米亚回家”之后再让后者脱离莫斯科的控制,已不再可能:克里米亚一段时间内不愿再离开,俄罗斯再也不会允其离开,而外部世界尚无足够力量促其脱俄。因此,俄罗斯重返G8,只有一种可能,即G8其他成员改弦更张,放弃要求俄罗斯松手的主张,而这在当前也不现实,因此美欧与俄罗斯的僵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不过由于双方互有依赖,这种对峙还会在可管可控范围。俄罗斯需要西方信贷甚至海军装备,而西方也需要俄罗斯的能源输出甚至对国际太空站的输运保障,它们之间的对抗不易长期维持,更不可能激化到武装冲突的程度。
所以,西方与俄罗斯就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的问题所展开的斗争,都各有节制。西方国家未将俄罗斯开除出G8,俄罗斯也只是被暂停G8活动资格,但它并未主动宣布退出G8,仍留回旋余地。对于俄罗斯,G8好似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冷战结束以来的四分之一世纪中,美欧俄合作形成了大致稳定的欧洲格局,G8不时对诸多全球事务发表宏论。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与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G8在世界政治与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正日益式微,它已不再是全球治理的风向标。
3
G8影响力已今非昔比
但不会马上关门大吉
问:G8的历史使命是否就此终结?
答:显然,G7产生的时代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出现恶化,接连发生“美元危机”、“石油危机”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这迫使西方主要大国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与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发起了G7这一国际协调机构。
随着冷战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G7自1996年开始加强与其他国家、国家集团和机构的对话。2003年以来的历届G8峰会都会穿插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非正式对话会议。从2005年起,“G8+5”对话模式形成,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与南非被邀请参与同G8的对话。2009年9月25日,在新一轮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阴影下,全球19个主要经济体和欧盟领导人在美国匹兹堡宣布:二十国集团(G20)将替代G8,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首要全球性论坛。
尽管G7/G8在协调国际政治与金融领域有过重要影响,但由于它对世界并无强制约束能力,也由于中苏等大国不在G7或者G8体系之内,因此G7/G8从来不是世界政治事务的核心舞台。虽然俄罗斯的加入扩大了G8的代表性,但由于俄罗斯已从昔日世界超强地位下滑并且G7诸强的经济实力均力有不逮,更由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成长,当今G8的影响力已今非昔比。无论是占全球经济份额还是在世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G7或G8的比例都在逐步下降。
当前,除了俄罗斯,G8所有其他成员都因财政困难而加速裁军。当这些国家连经营自身军备都拮据时,指望它们为世界发展贡献很多银子就不现实了。而当G8不足为人类发展与安全提供充分的公共产品,其影响力的下落也就理所当然。但这不意味着G8会终结,至少不是马上。世界需要多个发声论坛,也不排斥各种协调机制。所以,即使G8开除俄罗斯,它也只是将自己边缘化,进一步缩小其影响力,但要是G8退回到G7,它的作用比起自娱自乐就强不了多少了。
4
G8很多作用已经转移
G20代表现在和未来
问:G8与G20是种什么关系?能否共存?
答:事实上,G7或者G8的很多作用,目前已被转移到其他平台。关于经济平衡,这个功能已主要由G20所承担。关于全球贸易,则由世界贸易组织来打理,将来也有各种升级版的地区甚至全球级的更自由的自贸机制来充任。至于气候变化,既然联合国的世界气候大会都难以推动后京都议定书的议程,G8吆喝又能赢得多少听众?倘若人们还能记住G8近来做了什么,恐怕只有它所强调的核安全和核反恐以及非洲发展与粮食安全了。
世界在变,G8虽未国运迟暮,但也了无朝气。而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则快马追赶,逐步崛起。G8经济产出已从1973年G5形成雏形时占世界的七成下降到当前世界的一半左右,而当今G20中的新兴经济体经济产出总和已超全球比例的二成。假以时日,G8相对影响力的继续下降以及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继续崛起则是毫无疑问的。
当前,俄罗斯缺席了的G8还会继续发声,但其强度已不再振聋发聩,它已不再是全球经济、金融和贸易治理的核心协调平台。以世界的平均水平而论,G8成员的发展水平依然领先,但可预期这种局面在未来20年后将显著改变。届时,中国的经济规模有望攀登世界之顶。即使那时我国的人均水平比起目前G8部分成员可能还低,但比起今日中国仍将取得至少两倍的增长,而我国整体国力将比未来同期的G8成员有相当攀升———如果G8还继续存在的话。
G7/G8反映的是过去和现在,而G20则代表现在与未来。在当前的过渡期,G8还会延续,但若真把俄罗斯踢出G8,俄罗斯只能在G20和金砖国家中寻找定位,这也促使原先G7成员尚有节制。
笔者假设:克里米亚危机并不形成美欧与俄罗斯的冷战,更不会升级为热战。与2008年俄罗斯支持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独立一样,克里米亚独立仍是冷战结束的未尽涟漪。随着这次欧洲版图的重划,欧俄倒有可能真正进入长时期的稳定。
5
中国乐见G8继续存在
在G20协调富国最有利
问:谁会顶替俄罗斯的席位?乌克兰已经表示愿意顶替。中国、印度等国会不会有机会、有意愿加入G8?
答:近日乌克兰政府表示愿意顶替俄罗斯在G8中的位子,着实让国际社会为其感到汗颜。G8是个富国俱乐部,连俄罗斯加入都不完全够格,哪轮得上乌克兰?乌克兰在即将成为欧盟联系成员国之前反悔,原因就是其经济发展困难,欧盟当时并未承诺予其大力援助,相反是俄罗斯愿提供150亿美元的信贷。为了150亿美元信贷就可不顾国际信誉,G8的美欧成员好意思接纳基辅吗?在乌克兰变天后,欧盟并不愿意接受它作为正式成员。乌克兰的经济水平未及欧盟门槛,何来富国资格加入G8?
有人提出中国或印度是否可能加入G8?以笔者意见,现在提出这个问题,答案只能是否。世界可以同存多个关于国际政经的协调平台,G8、G20以及金砖国家可同时存在,各起作用,理想情况下还可相互补充。
但是,中国的当下身份———最为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以及局部领域的发达国家———在G20与金砖国家中能得到最好体现。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金砖五国,中国与其他成员的身份更多契合,各方成员的政治与经济利益有更多一致。这次联大就克里米亚公投问题举行投票,俄罗斯投了反对票,其他金砖一概弃权,就是立场一致。至于与工业化发达国家协调,G20就是好去处,犯不着去敲G8的门。所以,乐见G8继续存在但又与其保持适当距离,对中国最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