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因救火被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折磨43年~~~
因救火被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折磨43年~~~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救火被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折磨43年
抢救国家物资 陈麟无悔一生
杨冬
■ 从1999年开始,陈麟的生活就离不开氧气瓶  本报记者 陈意俊 摄
  本报记者 杨冬

  老上海人对“钢铁英雄”邱财康的事迹耳熟能详,对上世纪70年代纺织系统的“救火英雄”陈麟也许还有印象。43年前,他两度冲入浓烟弥漫的纺织工业局仓库救火,抢救国家物资,最终昏倒在现场,1个月后才恢复意识,并留下了后遗症……

  陈麟,这位曾经的上海“救火英雄”,如今已离不开氧气瓶。因为呼吸困难,体力消耗巨大,身高1.77米的他,体重不到100斤。记者日前走进陈麟的家,探访英雄坚韧、顽强的大半生,以及“英雄光环”背后的艰难岁月。

  1 提灭火器冲进火场

  徐汇区龙山新村一套32平方米的一居室,便是陈麟的家。房间小,有些旧。一进门,陈麟就站起来迎接记者。一番寒暄过后,陈麟的呼吸急促起来。陈麟无奈,还是坐了下来,把氧气管插进鼻子。“没这个不行。”说完,陈麟指了指身边一个10升的氧气瓶。

  这位66岁的老人,是曾经的救火英雄。

  1971年3月2日,位于高阳路、东大名路的上海市纺织工业局仓库失火。仓库约有半个足球场大小,为木结构,三层楼,圆弧顶,顶上铺着柏油毡布。里面堆放的是从日本进口的尼龙、涤纶等纺织原料。

  陈麟回忆,着火的时间大约是中午,那时自己刚吃完饭。仓库发生火情后,便听到单位广播里在播报:“工人同志们,仓库起火了,赶紧去救火!”陈麟当时的工作单位是上海纱管五厂,与纺织工业局仓库隔着两条马路。听到广播,陈麟立刻拎起两个灭火器,冲出车间,径直往失火仓库所在的高阳路方向跑去。

  “当时我年轻,身体好,体重150多斤,属于强劳力。手里提着两个灭火器,根本感觉不到分量。”陈麟说,跑了七八分钟,便到达了火场。当时起火的部位主要是仓库顶部,身处底层,看不到火星,烟雾很大,现场能见度不足2米。“当时的第一想法不是灭火,而是把仓库的东西抢出来。”

  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和大多数一起救火的热心群众一样,陈麟没多想便一头扎进起火的仓库中,想尽办法把打包的涤纶“方箱”尽可能地往外“甩”。

  烟雾弥漫的现场,陈麟呆了差不多2个小时。陈麟回忆,自己中途曾用消防龙头淋湿过脸,感觉稍好一些又再次冲入火场,直到手脚越来越软,倒在火场失去了意识。

  一份事后出具的工伤报告描述了陈麟当时负伤、救治的全过程:“陈麟在救火过程中昏迷在救火现场,后被其他同志发现救出火场,当天经海员医院急救,3月3日转长海医院继续抢救治疗,经高压氧舱半月治疗,症状缓解,渐清醒,于4月13日出院转上海市纺织工业局疗养所治疗休养。”

  陈麟回忆,醒来时,已躺在了病床上。要说真正恢复意识,用他自己的话说,“能认人”,那已是1个月后的事了。休养过程中,陈麟的病情出现反复,手、腿时常抽搐不止,心脏老是憋气,总感觉呼吸困难。1974年8月,经上海市职业病医院治疗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

  3 心脏曾突然“刹车”

  上世纪80年代初,陈麟恢复情况一度良好,但1999年6月,病情再度恶化,呼吸困难再次加重。医院诊断仍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2000年,陈麟被鉴定为伤残二级。

  也正是从1999年开始,他的生活离不开氧气瓶。家中时刻都要备着3个氧气瓶,两个10升,一个3升。大的留在家里,小的出门看病、散步派用场。

  记者眼前的陈麟已不再是当初英姿飒爽的英俊小伙,显得有些苍老、枯槁,1.77米的个头“缩”成了1.73米,体重也由曾经的150斤一下子掉到不到100斤。

  据陈麟讲述,摊上这样的一个后遗症,呼吸不畅,导致体力消耗非常大,是平常人的3-4倍。自己平时一般不下楼,除非遇上好天气。到楼下也不过是去晒晒太阳,看看人家打牌、下棋。哪怕要下楼,也要提着一个氧气瓶,走一步,停一步。2层的楼梯,要走很长时间。

  除了呼吸困难,陈麟的心脏、肺、胃都有毛病。冬天,一旦吸到冷风,他就会喘不过气来。去年春节,陈麟住院期间,一次疏忽大意,放松了警惕,自己去洗碗,房间的窗没关,吹了冷风,陈麟一口气喘不过来,眼泪止不住往下落,就是说不出话来。护工、病友赶紧把医生、护士叫来,经过抢救,才化险为夷。

  “就是感觉气管痉挛,心脏突然‘刹车’了。”回想起那次险情,陈麟多少有些后怕,“当时手已经是冰冰冷的了。”

  发病时,他只能躺在床上,“没力气,就连桌上的灰尘都吹不掉。”

  4 不后悔当初的义举

  “是否后悔曾经的救火义举?”记者问陈麟。尽管呼吸有些吃力,但他爽快地回答:“不后悔!”他说,在那个年代,不需要提倡见义勇为。只要一方有难,大家都会过去帮忙。 

  陈麟的身体虽大不如前,好在医药费基本上都能报销。原在职单位、现挂靠单位都派专人与陈麟对接,妥善处理医药费报销等事宜。街道、社区也会主动关心陈麟的病情,逢年过节会上门慰问。

  长达43年的康复过程中,妻子丁才娣的悉心照顾是陈麟一路走来的最大支持。但是,丁才娣两年前在小区内骑自行车,与一辆送快递的助动车相撞,摔倒后导致胯骨骨折,只得在身体内安装了一个人工胯关节,如今走远路吃不消。陈麟说,两人现在都很少下楼。

  陈麟在家最大的消遣就是看电视,有时候在电脑上打打牌,最喜欢玩的是接龙。进食方面,早晨一个馒头,中、晚饭各一两米饭,加上少许菜。陈麟最喜欢吃鱼,尤其喜欢吃海鱼。不管是红烧还是烧汤,只要是妻子烧的,陈麟就喜欢。

  大半生一路艰难走过,聊到晚年的心愿,陈麟和妻子并不奢望太多:“总归是希望孩子尽早成家,把家里的香火延续下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目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博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广告
抢救国家物资 陈麟无悔一生
加多宝清远新厂投产 领跑市场助力“凉茶中国梦”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广告A06抢救国家物资 陈麟无悔一生 2014-04-03 2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