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下友谊
1979年3月,劳伦斯·沃尔夫与波士顿交响乐团抵沪后,就与另外3位低音提琴声部的乐手一起来到上海音乐学院举办大师班。劳伦斯·沃尔夫在与师生交流时认识了兼任上音教授的周宏彬,虽然用英文沟通有点障碍,但两人擅长共通的音乐语言,相互切磋甚是融洽。年已86岁的周宏彬昨天告诉记者:“那天晚上,我应邀去市政府礼堂观看了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中场休息时,劳伦斯·沃尔夫特地找到我,一起聊了很多话题,还赠送给我他最新录制的专辑唱片,我们真是一见如故。”尽管两人分别之后音讯隔断,但周宏彬的一位学生从上音附中毕业后,考入了位于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巧的是,导师正是在那里兼教的劳伦斯·沃尔夫。通过学生的穿针引线,两人才间接地了解到了彼此的情况。
记忆犹新
昨天,周宏彬特地把扩印后的当年合影送给老朋友,还带来了珍藏35年的黑胶唱片。据说,老人平时还不太舍得经常听,因为每听一次都会对黑胶唱片造成磨损,劳伦斯·沃尔夫得知后赶紧说:“这个专辑已经出CD了,我会再送一张给你。”两位老朋友叙旧之际,当年的乐团低音提琴声部首席埃德温·鲍克尔说起了那次到上音上大师班的情况,他还清晰地记得:“我们挑选了一首很前卫的先锋作品演奏,想看看师生们的反响。但发现在演奏时,全场一片寂静,所有的听众都全神贯注,大家似乎很感兴趣,这一幕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在一旁的上海交响乐团原长笛首席李国良感慨地说:“当时正是百废待兴的时期,大家都十分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波士顿交响乐团是世界名团,虽然他们来到上音和上交都是以交流的名义,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珍贵的学习机会,谁也不愿错过。”
混合排练
上交前打击乐声部首席华国田回忆起小泽征尔率领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家到上交交流的情景,恍若还在眼前,“当时上交的大门开在淮海中路上,我们全部演职人员到门口迎接,相伴他们一起走过很长的弄堂。那次交流采用中美演奏员混合排练的方式,由小泽征尔指挥,演奏的是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部分乐章。临告别时,他们还赠送给上交一批特地定制的乐器,其中的响板、吊镲等打击乐器,直到现在还在使用。”李国良则对记者说:“这次混合排练让我们的乐手收获很大,因为在‘文革’前,上交偏重的是前苏联风格的交响乐演奏。尽管一起排练的是老柴作品,但他们的声部平衡、细腻风格等,确实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在与上交进行交流的几天后,波士顿交响乐团到北京又与原中央乐团组成近200人的大型阵容公演音乐会,更是成为轰动全国的文化盛事。
相谈甚欢
相谈甚欢、互赠礼物、合影留念……老友相见总有道不尽的心里话。
李国良说:“听说波士顿交响乐团来到上海,上交还有很多当年一起交流的老乐手都非常高兴,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前来与老朋友叙旧,我代表大家向老朋友们问好。”波士顿交响乐团总经理迈克·沃尔佩也告诉道:“35年来,乐团的很多老乐手都十分怀念那次中国之行。如今,我们已经有4位中国出生的乐手,期待今后还会更多。”他一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希望下一次来到上海,不会再相隔35年!”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