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百姓故事
     
本版列表新闻
~~~张建华资助贫困学生10年不间断,他说能帮助别人是一种福气
~~~张建华资助贫困学生10年不间断,他说能帮助别人是一种福气
~~~张建华资助贫困学生10年不间断,他说能帮助别人是一种福气
~~~张建华资助贫困学生10年不间断,他说能帮助别人是一种福气
     
2014年05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50个孩子写来200封感谢信
张建华资助贫困学生10年不间断,他说能帮助别人是一种福气
徐轶汝
■ 信件往来,张建华好似和孩子们进行心灵对话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10年,资助50个困难学生,捐资40万元。49岁的张建华说:“懂得帮助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帮助别人是一种福气。”  

  投资脑袋最有意义

  投资什么最有意义?采访伊始,张建华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来解释他为什么要捐资助学。答案是:脑袋!作为安利上海志愿者协会会员,2003年起,张建华以每年5个的速度累积他的助学人数,至今已经有50人。

  张建华提出,助学对象要符合三点要求:一是家庭条件困难;二是品学兼优;三是年龄不超过12岁。他特地跑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助学部,亲自找合适的对象。助学部的工作人员抱出几大本文件夹,堆在他面前,张建华一页页翻。

  资助一直持续到孩子毕业为止,按照小学、初中、高中,资助金额分别是1000元、1500元和2000元不等。这些年,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助学总金额也在不断上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提供的明细显示,2011年、2012年的捐款数额分别是5.85万元和7万元,10年来总的助学金额已经超过40万元。

  鼓励孩子传递爱心

  张建华觉得,困境中的人更需要精神和心灵上的鼓励与支持。他经常与受助孩子通信,了解他们的近况,问答他们的问题。一个孩子曾问他:“张叔叔,如何才能成为像您这样成功的人?”张建华回复:“小丸子,你不需要成为别人,你要成为你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努力将社会、家人给予你的回馈给社会,这就是成功!”

  这10年来,张建华收到的书信已近200封,有些是父母代笔的,但大多数都是孩子们亲笔书写,有些信纸已经泛黄,一个孩子在信中写道,自己期末只考了12名,实在不应该,在信中好好“检讨”了一下;还有一些孩子随信附上了学生手册或成绩单的复印件,上面全都是“优”。张建华每年还定期举办受助学生见面会,会上,孩子们向张叔叔汇报自己学业上的成绩、生活中的成长,说说自己的梦想。

  小天(化名)是2003年第一批5个受助学生中的一员,当时她读预备班。如今,她马上要从华东政法大学本科毕业了。当年父母双双下岗,母亲突然失聪,家庭陷入困境,张建华每年1500元的资助是雪中送炭。11年来,小天与张叔叔的书信交流从未停止过。“他常说,遇到困难是暂时的,可以通过自我努力来改变。”张建华一直向孩子们灌输“感恩”的理念,希望他们把爱心传承下去。受到影响,小天从高中开始,就到学校附近的名人故居担任义务讲解员,每个周末去志愿服务,至今已坚持了7年。

  临时家庭结对孤儿

  张建华并不满足于助学,他还带动身边的人,包括妻子、女儿,以及安利上海志愿者协会的会员,一起参与慈善。去年3月起,他和妻子,以及另外10对“夫妻档”志愿者,到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他们决定用3年时间,结对11名孤残儿童,组成11个长期临时家庭,每月活动一次,培养孩子们成为阳光、有爱心的人。

  第一次到福利院,他们遭到了孩子们的冷眼。张建华的妻子陈彤至今记忆犹新:“有一个孩子看着我们说,怎么又来了,做秀!影响我学习!”原来,那些“一阵风”式的献爱心,伤害了单纯的孩子们,甚至有一次,孩子打去电话,对方却说,活动结束了,你不要来找我了。

  因此,当张建华和陈彤第一次与10岁的小建见面时,孩子表现出极大的排斥——只顾自己玩。问他喜欢什么?他竟回答:“打架。”小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只耳朵失聪。张建华觉得,福利院的孩子不缺“硬件”,送吃送喝、百依百顺,是“献爱心”的一种形式,但他要做的,是能真正改变这些孩子性格的事情,从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开始。比如,说话时,一定要看向对方;出门游玩时,要遵守团队纪律。

  在张建华和陈彤的努力下,小建渐渐有了改变,学会自我约束,懂得分享。2013年7月,他接到了陈彤阿姨布置的一项特殊任务——要在一次文艺活动中,采访来沪访问的台北市市长郝龙斌。“我们的节目你喜欢吗?”光说好这句话还不行,还要面带微笑,陈彤帮小建反复练习了多次。在她的鼓励下,小建顺利完成了任务。

  “这之后,我觉得这孩子像变了个人,自信活泼多了,每次活动都抢着发言。”陈彤说,她和小建有很多自拍照,“过去,他像个小瘦猴,现在看看他,是个阳光小帅哥啦。”   本报记者 徐轶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新闻面对面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运动汇
   第A15版:2014·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专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广告
青春之花开在祖国最需要地方
50个孩子写来200封感谢信
百张入场券 一小时抢空
“中国种子”生机勃勃
新民晚报要闻·百姓故事A0250个孩子写来200封感谢信 2014-05-04 2 2014年05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