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天下》编剧董浩宇、《鲜花朵朵》编剧何晴说,北京编剧们经常交流信息、沟通感悟,由此形成平台,而上海编剧一直是单兵作战,个体写作。《生死抉择》编剧贺子壮说,上海编剧要抱团多交流,除举办春夏秋冬的编剧沙龙,平时也要多聚聚。在北京,很多作品都是一帮人弄出来的,如《北京遇上西雅图》等,一个剧本会借用许多成熟编剧的脑力,颇有收获。
一些编剧指出,与北京等地相比,上海编剧队伍存在断层危机,尤缺年轻人才。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去年推出了“青年编剧项目资助扶持办法”,发掘了一批青年编剧人才,孵化培育了一批原创剧本,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