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尚艳华——~~~
     
2014年05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尚艳华——
相互帮一把 人心就有了
袁玮
■ 小区居民见到尚艳华总喜欢停下来拉拉家常 本报记者 陈意俊 摄
  本报记者 袁玮

  【人物小传】

  尚艳华 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担任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和徐汇区十五届人大代表,获得世博工作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梅陇三村是个动迁安置小区,环境嘈杂,脏乱不堪,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垃圾三村”。这个外表温和的东北女子凭着特有的执拗劲,把整个小区作为自己的办公室,使得一个乱糟糟的小区变身为令本小区居民自豪、周边小区居民羡慕的“花园小区”。在她带领下成立的由小区家庭主妇为主体组成的凌云“绿主妇”环境保护指导中心,以女性为主导力量,以推广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为切入点,在小区的管理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帮手作用,充分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

  【尚艳华这样说】

  ——人们总说“群众工作最重要的是凝聚人心。”但我以为别想着去凝聚,只当大家是结伴旅游,一路走来有说有笑,遇到啥磕磕绊绊的,相互帮一把,这人心,也就有了。

  ——每个居民区居民素质都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在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的过程中决不能划分等级,必须一视同仁。而对于那些特殊的群体、特别弱势的群体,还需要特殊处理,因为他们的困难和需求或许是最迫切的,他们的怨气或许也是最容易被“点燃”的,我们更耐心地听,我们及时地拉一把,这“火”或许就会变成感激的心。

  ——有时解决了一个人的问题,但实际影响的是一群人的心理。

  ——事实证明,老百姓其实是很讲道理的,也是很容易被感动的,更多的时候,他们在意的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态度。大家都带着感情,都把居民们当成“自家人”,互相体谅互相理解,那等于是拿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小区就是她的大办公室

  (王玉霞 梅陇三村居民)

  “有困难,找尚艳华。”这是我们梅陇三村很多居民的习惯。再凶再吵的人,听到尚艳华一句东北味儿风味上海话——“啥事体啦”,再接过她的一杯热茶,喉咙不自觉地就轻下来了。

  早上8点不到进小区,到居委会短短的一路,尚艳华常常要走上一个多小时。小区居民见到她总爱打个招呼,说说家里事、邻居事、小区事。梅陇三村就是她的大办公室。

  我是上世纪90年代搬到梅陇三村的,刚来时这里环境脏乱差,主干道是一溜违章建筑,装塑钢窗的、卖菜的、卖小吃的……“垃圾三村”由此得名。尚艳华刚上任,就发现不少居民有乱扔垃圾的习惯,这里住着近7000名居民,她觉得一个个劝也不是个办法,劝不过来,就捡吧。于是她每天上班由北门进入小区,一路走一路把居民随意扔在路边的垃圾袋给捡起来。时间一长,居委干部、楼组长、老党员也都跟着一起干起来了。行动显然比语言要有力许多,那些居民一天走进走出能看到好几拨“保洁”队伍,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渐渐地大家都把这个坏习惯给改了。

  尚艳华只要一有空,就到小区走走,和大家聊天,说家长里短,也听听抱怨。一次聊天中,有个居民说起小区里一户家庭,孩子过去曾吸毒,现在失业在家,家中“家徒四壁”,父母已经对儿子失去了信心。尚艳华知道后就上门,开始小伙子很抵触,觉得工作难找,别人也都看不起他,也不觉得居委书记能帮上什么忙。尚艳华说,她来试试看。这家不行,再联系另一家。最终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单位,对方要求对他的品行作担保。怎么办?尚艳华和居委会干部一起协商,最终由大家共同为他担保。那孩子工作后挺争气,表现得很好,还结婚生子了。现在小伙子在小区里看到尚艳华总会说说自己的情况。两位老人“升级”做了爷爷奶奶,一家人一团喜气。

  居民家遭窃了,她掏钱慰问

  (陈星鹤 业委会副主任)

  记得前些年,小区要平改坡改造。一开始,居民的意见并不统一,特别是底楼的居民,认为平改坡对他们来说得益不多。尚艳华带着我们两天内和居民连开了6次座谈会,不厌其烦地讲道理。下班后,她又和居委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今天人不在,明天去;今天没讲通,明天再接着讲。说得口干舌燥,终于,89%的居民同意了方案。

  平改坡改造时,施工单位按照工程标准来做,有些细节不属于施工范围,她担心今后出现了遗留问题引起居民不满,到时候再重复施工岂不是更麻烦?尚艳华和我们商量后,想方设法协调“搭车”,开始了许多“边角料”的整治改造,比如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每个门洞边的自行车棚,都是在她的软磨硬泡下,施工队给“顺便”带了。最终,平改坡工程让小区旧貌换新颜,房价也上去了,不仅是顶楼的居民高兴,整个小区变了样,住在里面的老百姓都高兴。

  平改坡过程中,有户居民上班时忘了关厨房窗,引来盗贼“光顾”。居民觉得是脚手架引起的,并以此为由拒缴物业管理费。当天,尚艳华就和居委会主任一起赶到居民家,两人各拿出200元给居民以表慰问。这时就有人风言风语:你们钱多,拿自己的钱去贴,你今天贴了这家,明天那家也来跟你说不交物业费了,你贴还是不贴?尚艳华说了实话:“这钱其实根本弥补不了居民的损失,我们当时也是表表心意,毕竟由居委会出钱更是名不正言不顺。我想着,即便作为普通邻居,别人家里遭了殃,也要意思一下吧?”

  她像个不知疲倦的领跑者

  (方翠英 绿主妇团队成员)

  在我们眼里,尚艳华就像个不知疲倦的领跑者。小区平改坡完成后,她又在想怎样趁着大家的热乎劲,让更多居民参加到社区工作中去。这时,我和小区几个热心阿姨去找她,希望能就小区垃圾减量的事出点力。她出了个点子,2011年4月,“绿主妇”环保行动小组成立了。

  绿主妇开展废弃物品回收再利用活动,绿主妇办公室里桌子是用费旧材料回收后压制而成,椅子是进口瓦楞纸再利用,架子上摆放着阿姨妈妈们用废旧塑料和利乐包装等制成的手提袋、围裙、遮阳帽、化妆包、家庭摆饰等。每次宣传我们就把这些实用美观的“环保作品”拿出来展示,路过的居民们一下子就被吸引,参与的居民雪球越滚越大。每月28日上午,小区里热闹非凡,我们这些“绿主妇”一早就在回收点对收到的废旧物称重、登记、分类,居民们则认真核对各自申领的智能环保会员卡——《零废弃回收卡》中的积分,换取环保再生品。居民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喝完的牛奶盒用水清洗一下,再晾干、压平;到餐馆吃饭,不忘将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餐盒统统带回……

  绿主妇活动一段时间后,尚艳华又发现参加活动的都是老面孔,怎样才能让更多居民加入社区管理呢?2012年,尚艳华获知市妇联联手环保公益组织正筹划开展“家庭一平米小菜园”种植活动。尚艳华带着我们利用双休日,专程拜访种子公司等专业机构,邀请农业种植专家到社区开展家庭种植技术培训和互动交流。居委会的天井也被利用起来,开辟种植体验示范基地,供居民实地学习和交流。

  居民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出乎尚艳华的意料,她就以“绿主妇,我当家”行动小组为契机,成立了“绿主妇”议事会。居民们碰上麻烦事情,不仅可以找尚艳华诉苦,还可以上议事会去谈。像“家庭一平米小菜园”活动,居民们听说小小一平方米可以培育出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各种时令蔬菜,兴奋不已,每次活动的现场都被围得水泄不通,我们准备的种子和菜苗被“一抢而光”,一些 “鸡毛蒜皮”邻里矛盾也在种植的互动交流中不经意被化解。小区道路拓宽改造、文明饲养宠物、小区环境建设等方面,我们议事会都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现在,小到邻里纠纷,大到建设工程,“绿主妇”都能齐心协力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之后,“绿主妇”“升级”为“上海徐汇区凌云‘绿主妇’环境保护指导中心”注册成为民间公益组织,尚艳华担任法人兼理事长。随着“家庭一平米小菜园”种植活动、“爱心编结社”向贫困儿童捐毛衣活动等一个个项目的推出,我们“绿主妇”指导中心为纽带的小区志愿者的队伍日渐壮大,居民对小区事务的态度开始明显转变,80%的家庭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自治家园各种活动。到去年年底,梅陇三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超过54吨,参与家庭绿色种植达到7000多户,为广西和西藏的孩子们编织了600多件爱心衣帽。“绿主妇”环保活动现在已覆盖到整个凌云街道并拓展到其他区县及外地,向近万人传播了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记者手记】

  乍一见尚艳华,外表的感觉像个文静内敛的知识分子,怎么也不会把她与居委书记这个称谓关联在一起:白皙清秀的脸庞上戴着金丝边眼镜,淡淡的口红,桔色长领衬得黑色套装更为典雅。已过花甲之年的她看起来只有50来岁,言谈也是慢悠悠,不急不躁的。但是,翻开她所在的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居委会的荣誉榜:梅陇三村连续8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小区”,三村党总支是市先进党组织,居委会创建为市居委会自治家园示范点,妇女之家荣获市十佳妇女之家示范点称号……啥叫办实事?办实事就是办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这些“见效”事!

  走进梅陇三村这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动迁安置小区,春风拂面,绿荫浓浓,米色和咖啡色相拼的外墙,小区道路平整洁净,路边的绿化带用绿白相间的栅栏围起来。隔几个路口还有带扶手的木质长椅,每栋楼的进户门口经过改建分设的两个区域——台阶和残疾车道,每扇进户门边“螺蛳壳里做道场”变出来的大约4平方米的自行车棚……处处让你感觉到细节的体贴。

  16岁就到农场锻炼的尚艳华一路走来与群众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做群众工作讲究刚柔相济,和人打交道是尚艳华的强项,她从小喜欢热闹,这个性格恰好与之合拍。了解尚艳华的凌云社区干部说,尚艳华真的是把小区当成自己的家,凡是她呆过的小区无一例外都很“挺刮”。在价值多元的时代,心底无私、踏实实干的共产党员才可能得到居民的拥护,脚下的路也才会因此越走越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幸福之门/专版
相互帮一把 人心就有了
新民晚报要闻A04相互帮一把 人心就有了 2014-05-06 2 2014年05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