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喜欢摘记书报杂志上有关书法的只言片语,闲时玩读颇感益趣,虽然有些讲法过于绝对,但也不无道理。现整理若干,供爱好和喜欢书法的读者参考。
书法是一个文化的凝聚点,它体现了一种庄严,一种伟岸,一种独特的美,一种文化的归宿。
学书,表面上看是在学习一种技能,实则是在寻求一种与自然、生命契合的表达方式——以心造境,以笔墨展现心气。
写字与书法的最大区别是:写字留下的是笔迹,书法留下的是心迹。
文须数言解其意,书则一字见其心。
由自然产生规矩,由规矩复归自然,这是书法艺术的自然,也是一切艺术的自然。
艺术的唯一死胡同,就是对艺术实验的恐惧。
临帖的最高境界是绝似又绝不似。
书法之气象是内哲的映照,书法之气势是技巧的展示。气象讲究风度高雅,气势追逐酣畅淋漓。书法品位之高下纯由气象有无决定,一味以气势为尚难免失之霸悍。
书法的灵感产生于无意无求,无为而治的超然状态之下。
书法创作有功力型和个性型。功力型成功率高,可以说幅幅成功,但也可以说幅幅失败,因为没有跳出自我。而个性型虽成败参半,但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打通书法的通道不是技,而是无技——有法基础上的无法。
学书要广临诸帖,吸收营养,艺术是相互渗透的,“杂交”的生命力更强。
大美无言,真水无香,绚烂之极复归平淡——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学书最终必须要有自己的艺术语言,但这种语言不能预设,不能催熟,必须是不期然而然地自然发育。
当你企图向前走一步时,也许要向后退两步,对传统的回归是向前迈步的基础。
临帖,得其形不如得其势,得其势不如得其韵,得其韵不如得其性。
学书要多读帖,应以理性地思考与心灵地感悟为前提,一味苦练未必能登堂入室。
艺术像阳光,没有分别地照着每一个人,因此人人都可以学艺术,人人都可以拥抱艺术,人人都可以享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