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不利影响
这位妈妈总结了当下热播国产动画的三宗罪,并以《喜羊羊和灰太狼》与《熊出没》来举例:“罪一,宣扬暴力,包括打、撞、碰、淹、烤、烧、熏、喷、电、枪射、绳子吊、车碾压等多种行为。”“罪二,宣扬生命的不死,暴力再怎么恐怖,主人公们都‘不会死’。”“罪三,宣扬恶俗的社会理念。比如《喜羊羊》里,非要把灰太狼设计成‘怕老婆’的形象。”她认为,这些因素让人不安,“孩子自己不明白熏习渐染的影响,做父母的却非常明白,也非常焦灼!”
家长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去年4月,一名9岁男童就曾模仿“灰太狼烤羊”,将小伙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今年3月,一个两岁半的男孩,又模仿《熊出没》里的光头强挥舞斧头,结果把自己的两根手指砍伤……更多的家长则透露,孩子经常将“我灭了你”“去死”“白痴”等动画片里的台词挂在嘴边,并模仿其中人物动不动就挥舞玩具枪打小朋友。
整改成效有限
事实上,国产动画遭遇批评这并非新鲜事。去年10月,《喜羊羊和灰太狼》与《熊出没》更被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存在暴力失度、语言不文明等问题。随后,两部动画片制作方均对其内容进行了整改,之后荧屏上播出的“喜羊羊”系列与“熊出没”系列均自称为“绿色版”。
但记者发现,“整改”的成效并不明显,虽然年初上映的大电影“喜羊羊”与“熊出没”获得好评,但荧屏上播出的“绿色版”却变化不大。“部分粗话被换掉了,但暴力却没有删掉,只是加了‘动画情节,请勿模仿’,但4岁的小孩子字都认不全,写着有什么用。”有家长这样吐槽“绿色版”《熊出没》。
还有家长指出,暴力粗俗在国产动画片中属普遍现象。网友“黄晶晶_judy ”以在各大少儿频道热播的《果宝特攻》举例:“里面充满了恶劣的台词,什么‘好狗不挡道’、‘最毒妇人心’之类的,再加上各种骗人的谎言和从头到尾的暴力打斗,还不如《熊出没》呢。”
定位混乱所致
家长们的批判,激起了部分网友的反驳。“看看那些著名的国外动画片,《灌篮高手》《变形金刚》《蝙蝠侠》,哪一部里不是都充满了‘暴力’?”网友“心空则灵”说。在他们看来,要求动画片里剔除暴力等元素,会抑制国产动画创作的发展。
但事实上,焦点问题并不在于动画片能否出现暴力,而在于什么样的动画片是适合孩子观看的。即使是在美国,《变形金刚》与《蝙蝠侠》也是划分到不适合7岁以下儿童观看那一级;《灌篮高手》在日本更因校园暴力被评级为“15禁”。
这些动画片最大的问题在于,创作上定位的“混乱”导致“负能量”的“凸显”。比如《熊出没》《果宝特攻》,以低龄化的故事、设计,包装着成人化的情节和台词,甚至是一些庸俗的内容,不具备完全的明辨是非能力的低幼儿童,很容易便模仿起动画片里的行为。此外,动画投资者太过急功近利也是原因之一,部分投资者和创作者只顾赚钱,作品不追求质量,过分商业化,带着浮躁心态注定创作不出好作品。
期待行业自律
“羊熊”被批后,已有部分业内人士迫切呼吁动画片内容分级制度的出台。在他们看来,简单粗暴地对现有动画片进行“整改”不如区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观看尺度,分级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促进国产动画片的创作发展,还能保护儿童不受暴力低俗内容浸染。
动画行业自律更为重要。目前,国产动画的主要受众仍是3岁到10岁的儿童,这就需要一部动画片在制作之初,就排除那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元素。此外,电视台也要建立更严格、完善的审查制度,对那些含有暴力、低俗、危险情节、不文明语言的动画片说不,进行播出前的把关。
最后,还要说的是,家长的把关也相当重要,切不可将孩子完全丢给电视机。孩子观看动画片时,家长需要进行适时适当地引导,告诉他们哪些是虚构的,哪些又是现实的,而不是把孩子的“学坏”完全归咎于动画片。
驻京记者 陶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