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碎瓷自身价值不高,但可为研究先民历史提供参考
~~~碎瓷自身价值不高,但可为研究先民历史提供参考
~~~碎瓷自身价值不高,但可为研究先民历史提供参考
~~~碎瓷自身价值不高,但可为研究先民历史提供参考
~~~碎瓷自身价值不高,但可为研究先民历史提供参考
~~~碎瓷自身价值不高,但可为研究先民历史提供参考
     
2014年05月3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虹口一绿地掘出明清瓷片
碎瓷自身价值不高,但可为研究先民历史提供参考
李一能 李一凡
■ 虹口绿地发现的一个明中期青花狮纹瓷碗底
  家住天通庵路的沈明华老先生是一名古玩收藏爱好者,不久前在自家附近一处正在修整的绿地中发现了许多被掘出的瓷器碎片,经他初步判断,这些碎瓷大部分属于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碎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

  发现碎瓷的绿地位于虹口区华昌路,是靠近天通庵路与东宝兴路的一条小路。沈明华老伯经常在这里锻炼,他告诉记者,绿地以前是荒地,被附近的居民用来种菜,他经常会在那里捡到一些碎瓷片,但数量不多。5月初,荒地准备改造成绿地,开始进行大规模挖掘,沈老伯想起了捡到碎瓷片的事,于是到工地仔细查找了一番,果然发现了大量被翻出的瓷器碎片,足有数百片之多。经沈老伯初步判断这些瓷器碎片的历史应该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而经瓷器专家中汉拍卖公司总经理汤伟建的鉴定后,也验证了他的判断,瓷器残片确实大多来源于明清时期的青花瓷,但都是民窑,属于平民生活日用品,收藏价值并不高。

  在沈老伯的家中,记者看到了这些碎瓷片。除大部分为青花瓷外,亦有单色釉,包含矾红、墨彩、蓝釉、青釉、白釉、绿釉等,以及部分表面有釉上彩绘痕迹的残片。据专家鉴定,这些瓷器大多为民间窑口烧造,更有部分属于日本瓷和西洋印花瓷。残片的所属年代包含明中后期、清代、民国和现代。

  天通庵路地区,近代之前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为什么会突然发现大批的瓷器碎片?

  昨天下午,虹口区文史馆馆长何瑛来到沈老伯家中查看了碎瓷,她告诉记者,碎瓷可能来自于上海先民的生活遗迹。何瑛说,这一地区历史上属于宝山县,虽说并不是十分繁华,但也早有先民繁衍生息,因此也经常发现类似古瓷片这样的生活遗迹,但在一块区域发现如此大量碎瓷片在虹口区还是首次。

  至于碎瓷器的由来,何瑛表示可能性之一,是随着土地改造和渣土一起从其他地方运到此处;可能性之二,是先民在几百年的生活中留下的生活废弃品。靠近绿地不远处有一条名俞泾浦的小河,现在已经非常窄小,但绿地在几百年前很可能还是俞泾浦的河道。先民在生活中可能把大量生活垃圾丢入河道,其他都已经腐败消失了,只有瓷器碎片保留了下来,在考古界这样的生活遗迹被称为“灰坑”。“如果是第二种可能性,那么这些古瓷碎片可以对虹口地区上海先民的生活繁衍历史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何瑛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李一能 实习生 李一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观点·评论/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动态·广告/文娱圈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样本
   第B04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B06版:展事/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好物
   第B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B10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上海小囡闲暇时间4年来翻番
虹口一绿地掘出明清瓷片
23匹赛马空降上海
大暴雨来袭 出行需注意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5虹口一绿地掘出明清瓷片 2014-05-31 2 2014年05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