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很“激动”
这一消息让日本媒体十分“激动”,媒体对唐家璇访日有诸多解读,猜测“日中交流的大门有可能被推开”。
唐家璇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正本清源、标本兼治,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的主题演讲。他强调,中国在主权问题上没有让步余地,敦促日本领导人正确认识历史问题,也希望中日能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环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认为,在安倍政府的错误政策下,中日关系的僵局目前不可能获得根本性的改善,但是通过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增加民间来往,获得局部改善仍有可能。
唐家璇敦促日本领导人按照中日联合声明的精神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履行历届政府反省侵略历史的承诺。“如果渲染外部威胁,人为制造紧张对立,是不负责任的玩火行为。”同时,唐家璇强调,“我们始终主张并积极致力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问题”。
中国不急于“破冰”
日方首席委员西室泰三对当前东海局势表示深切忧虑,呼吁中日不应敌视对方或将对方视为威胁。他称:“我们期待中国作出决断,打开对话的大门。”会后,唐家璇与长崎县知事会面,并参加在福冈举行的中日友好交流大会等活动,不会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等政要会谈。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表示,唐家璇曾任中国外交部长,多年主管中国对日政策,唐家璇此次不前往东京,会见日本政要的范围有限,这表明中日关系目前依然紧张。通过开展经济、文化等交流孤立安倍政府,是中国目前对日关系的基本战略,但是中国也不急于改善日中关系。
演讲突出三内容
王少普认为,唐家璇的演讲突出了三方面内容。第一,重申中国在领土问题以及历史问题上的原则立场,第二,以务实态度提出建立钓鱼岛危机管控机制,现在要看日本方面如何“接招”,第三,回应了日本经济界关于加强中日经济合作的要求。
日本媒体猜测,中日之间的一些动向表明,两国经济交流有望再次启动,中国有望在环保、城市化等方面引进日本专利技术。
王少普表示,“后冷战时期”的国家关系比以往更加复杂,中日之间虽然存在尖锐矛盾,但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也存在重要的共同利益,正常的经济往来没有中断,加强经贸合作也是日本经济界人士的普遍呼声。
东京大学副教授川岛真认为,对日本社会来说,一个强大的中国在某种层面上已经被接受,在新时代寻找新平衡的现实主义观点正占据主导。 本报记者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