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画画当职业(如果这也算个职业)的一大好处,是能睡到自然醒。我就每天能睡到,嗯,一个上班族望尘莫及的时间,凌晨四点半。照料完狗,五点敲过戴上耳机,去晨跑。小区一踏出门,就是绿地,分分钟可以进出,五点起连跑带走到七点半,穿过地铁隧道去亚坤吃早餐,磨唧到八点回家,睡回笼觉。
跑步这个事儿,早年有过比较大量的训练才行,骨骼和肌肉必须有记忆,多谢市西徐广道老师,强迫我们这批孩子养成运动习惯,我们都是给他烙过印的马。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体育锻炼,站在静修者的立场上,我其实很赞赏沈爷地主陆或者黄美人昱宁对运动的鄙夷。不过千万别说不锻炼对身体好,这不对,还说谁谁谁登个山跑个马拉松,膝盖就毁了,这种人本来身体结构就扛不住。全世界这么多顶尖的运动员,你听说谁换膝盖了?科学呼吸,早年记忆,还有持久的热情,能让一个人健康地运动。状况因人而异,例如我自己,就不能慢跑,得中速跑掺着快走,才能让身体燃烧起来。
跑步的初衷,肯定是希望自己瘦下来。很久了,十几年,我一直不喜欢镜子里自己的这张脸,依稀记得本人小时候是尖下巴正太,伤心的是,和我有相同记忆的人,现在不怎么来往,有几个都已经往生净土了。美妙的事情要靠机缘,某天自己能感觉到,四肢渴望伸展,早年运动的记忆,当诸事妥帖后,被轻轻唤醒,终于有个晚上,梦见穿着小时候的破回力鞋,踢了整整一夜足球,醒来后身体无比渴望奔跑,所有骨骼肌肉都跃跃欲试。
另一件美妙的事情,是收音机的凌晨节目,能重温现在听不到的老歌,温拿五虎,文章(歌手,懂珍惜的那个),高凌风,齐豫等等,林忆莲都算是新人,主持人因为昏昏欲睡,话非常少,太赞了。当然,主持人特别多话的频道还在,此君贡献,是听了节目以后,对控制食欲,有很好的作用。
绿地真好看,挖了个池子,有不少绿头野鸭和黑天鹅,每天来运动的都是固定的人,两个东华大学模特班的金发女郎,九头身蛇精,估计是东欧人;有一个“周华健”。还有两个差不多打扮的老太太,恍若雪姨和容嬷嬷,一个人找一棵树抓着晃荡。几个很小的日本小孩子在花丛里找野猫,叫着卡哇伊内。对了,竹林深处还老有个“邓亚萍”在念现代诗。
这几天有雨,当我在雨中踉跄奔跑时,偶像出现了。一群大我二十岁的上海男人,所谓坏人变老的那一代,跑得特别专业。我想他们的太太,大概就是晚上在黄金城道跳广场舞的老娘们儿,一排一排队列整齐。但是这些老头子,厉害,每个人的跑步装备都很精良,身体瘦削匀称,跑得很轻。跑步和下棋一样,越轻越看不出着力才好,他们跑得轻而持久,我这样的爱好者,根本不可能追得上。其中有个老头,全身的脂肪都被长年跑步炼干了,头发灰白,黄色领跑衫上印着super runner,他跑得又快又稳,没有多余动作,动作也很好看。跑步好看很难的,许多专业人士都跑不好看,大家想一想德国那个有名的机会主义前锋克洛泽,一跑起来就是个娘炮。我跟了他们一段路,觉得心脏都要被撕开了,赶紧停下来。他们是人里面的GTR(泛指大马力跑车),衣服上都写着“超跑”,而我呢,顶多也就是个手扶拖拉机。
我不很喜欢村上春树,除了他对跑步的狂热。每天晨跑时,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其他小说里的情节,还会听到拧发条一样的鸟叫声。
那个跑得最好看的老头刚从我面前过去,靠,我又被甩开了。他比GTR厉害,让我想起有些跑车迷,会速度拆空车子所有内饰,不要音响空调,买车不为泡妞,只是体验速度。
这只是比喻,跑步很便宜的,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娱乐。
如果你想让自己也变成人类里面的超级跑车,只需要一件汗衫,和跑出第一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