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记者昨独家观看蔡国强现场表演
~~~本报记者昨独家观看蔡国强现场表演
~~~本报记者昨独家观看蔡国强现场表演
~~~本报记者昨独家观看蔡国强现场表演
~~~本报记者昨独家观看蔡国强现场表演
     
2014年07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白瓷上炸出《春夏秋冬》
本报记者昨独家观看蔡国强现场表演
林明杰 乐梦融 陈怡鸣
■ 蔡国强和他的作品 乐梦融 摄
  昨天下午4时30分,艺术家蔡国强在当代艺术博物馆底楼大厅的白瓷面上潇洒地撒上了第一把火药,2小时后,《蔡国强:九级浪》个展又添新作《春夏秋冬》,工艺品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件精彩的艺术品。

  白色陶瓷

  该作品由4件白色陶瓷壁画组成,每一件描绘的是一种季节,通过火药爆破,分别表现四季的自然景象。单幅作品3米宽、2.4米高,切分为60块正方形,由240块德化白瓷组成。蔡国强为这件作品取了一个朴素的名字:《春夏秋冬》,白瓷和蔡国强的故乡都是福建。

  尚未爆破的瓷面上,“春”有漫天蜜蜂绕着大朵牡丹飞舞;“夏”有青蛙小鱼游戏荷花间;“秋”有纤细菊花蕊层层绽开,还有溜圆的葡萄、探出螯爪的螃蟹,“冬”有枯枝小鸟衬着梅花,呼唤新的生机,造型生动传神。

  “春”色的处理,蔡国强很细腻,手里端着装着火药的碗,这里撒点,那边抹一点,手势上看,有点像在播种子。点火过程中也好事“多磨”,蔡国强也需要亲自“补火”,火药燃烧起来“扑哧扑哧”,不点不燃,似乎有点慵懒。

  “夏”的景色图里莲叶接天,蔡国强还使用了不少喷泉效果,画面一下子嘈杂起来,炽热的感觉扑面而来。助手修剪出了一截爆竹和几根烟花,几片包裹爆竹芯的红色纸屑,四分五裂,点缀在画面上。

  “秋”制作起来最驾轻就熟,蔡国强罕见地借用了黄色的火药,像魔术师一样一把挥出,大幅度滑洒在画面上,菊花应该给点黄色才行。

  创作难度最大的是“冬”,蔡国强认为,经过春夏秋以后,冬就要收起,要含蓄,要藏得住。但火药这种材料本身是暴躁的,却有张力,要求火药“收敛含蓄”些,很不容易。蔡国强用一层牛皮纸加上一层宣纸盖住铺满火药的画面。引线一点,不透风的纸盖住了烟,把画面熏着,哗地一下打开纸,落出一篇寒冷的雾茫茫冬景来。

  “冬”能收住

  作品完成,目击超长创作过程的参观者都特别兴奋,见证蔡国强用一种最收不住的材料创作出了一件最收得住的作品。蔡国强带着本报记者在四件作品中“复盘”自己的作品,从左到右顺序踱步。他指着“春”说:“细心”,指着“夏”说:“活泼”,指着秋天说:“潇洒”。站在“冬”前顿了三秒,得意地笑道:“这张,有才华!”他对“冬”的出品看来是很满意的。瓷器易损,火药刚猛,一黑搭配一白,蔡国强打了一个绝妙比喻——把瓷器与火药视作一对情偶:“整个‘春夏秋冬系列’,从前面眉来眼去,牵手,热恋,接吻,后面就看能不能上床。最后,嘿嘿,悄悄上床了。”  本报记者 林明杰 乐梦融 实习生 陈怡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旅游资讯
   第B24版:旅游资讯
在白瓷上炸出《春夏秋冬》
云峰剧院开工改造
本报信息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6在白瓷上炸出《春夏秋冬》 2014-07-22 2 2014年07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