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个人捐赠榜上,王长虎排名第四。排在前三位的,有外籍人士,有企业家,但王长虎都不是,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市民。
王长虎说,自己一生当中有两个转折点:1969年,若不是被征召入伍,19岁的他也许早就病死了;1989年,他果断借钱投入股市,开始了20多年的职业股民生涯,成为千万富翁。
“如果没有党的关怀,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回报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句话,王长虎反复说了好几遍。
节俭 袜子破洞还在穿
“来捐款的有钱人我也见过一些,但像王长虎这样的,还是第一次。”市慈善基金会募捐部部长祁申说。的确,眼前的王长虎,怎么看都不像个“有钱人”:身材瘦削、穿着朴素,手里拎着马夹袋,脚上穿着运动鞋。掏出手机,是一台已经淘汰了的翻盖机,要不是用橡皮胶粘住翻折处,恐怕手机早就“身首异处”了。脱了鞋,袜子后跟上好几个洞,王长虎笑着说,不是舍不得买新的,旧袜子穿着更舒服。
不但不奢侈,甚至有些过于节俭,这与王长虎的“苦出身”不无关系。
王长虎与共和国同龄,八岁时父亲去世,他与裹着小脚的母亲相依为命。那个年代,果腹都难,大年初一吃不上一口稀饭。哥哥姐姐自顾不暇,母亲又没有工作。为了赚钱,他连夜走到青浦白鹤去摸螺蛳,再拿回来卖。
19岁那年,部队征召新兵,王长虎想去,可体检不合格。后来部队首长到他家探访,一进屋就傻眼了:王长虎睡吊床,母亲睡在锯掉一半的桌子上。首长把王长虎叫到跟前,数数他衣服上的补丁,竟有几十个。“后来首长临时决定,把我带走。他说,要是不带你走,你就要饿死了。”
20岁,王长虎入党。5年后,他退伍回到上海。
助人 为居委会装空调
在外甥女陈爱华眼中,王长虎十分善良,他同情弱者,总想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他们。王长虎退伍后,在上海一家纺织厂工作。他体恤纺织工人辛苦,在一次演讲比赛时,公开要求厂领导给工人们加工资,台下掌声雷同,王长虎却因此得罪了领导,被调离岗位。正因为这件事,倔强的王长虎萌生去意,最终投入股市。
1989年至今,王长虎纵横股市25年,他以借来的1.3万元起家,持股电真空几个月后就赚进3万元。1997年年初,他在股市最敏感的时期果断增持厦门机场,盈利1000万元,还一度成为该公司的十大股东之一。600897是厦门机场的代码,王长虎的手机尾号也是897,只为纪念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岁月。2007年的那一波大牛市,王长虎在大盘攀升到5000点时全身而退,盈利4000万元,他说:“甘蔗还是当中一段最好吃。”
赚了钱,买了房子,王长虎实现了财务独立。可他依旧是那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他多次去云南、昆明、四川等地看望家境困难的战友,出资补贴他们的生活。他到居委会捐款,看到房间里没装空调,热得很,立即去大卖场买了一台。那些曾经有恩于他的人,他会涌泉相报。小时候,同学的奶奶看他饿得不行,买了两个烧饼,一个给自己的孙子,一个给他。退伍后,王长虎每年都去给奶奶上坟。
知足 钱够用就行了
“这些年,舅舅身体不太好,所以他推己及人,想到社会上还有需要帮助的人。”陈爱华说,王长虎捐资助人,她并不意外,但她没想到会一下子捐那么多。
“王长虎来捐款前,给我们打了好几次电话。”祁申说,“我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个人捐款500万元,这种情况在基金会的历史上屈指可数。”反复多次电话沟通后,祁申终于相信,这位上海老伯伯不是开玩笑。
一个多月以来,王长虎的亲朋好友都知道了他捐款的事情。有人不信,“冒充”家属打电话到市慈善基金会验证。有人钦佩他的境界,赞扬他的博爱。也有人冷言冷语,说还不如把钱给大家分了。
“我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钱么,够用就行了。”王长虎说。
基金会方面表示,将成立以王长虎名字命名的专项基金。按照他的意愿,资金将优先用于助学、安老项目。 本报记者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