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8岁开始学做锭子(纺车上用的)还有织布的梭子,19岁出去卖锭子、梭子,修纺(纱)车、(织)布机。老早都是踩脚踏车,最远我跑到嘉定。当初浦东这边学这个手艺的有200个人,到现在只有我一个人了。不要看我是老伯伯,我也会纺纱织布的,因为我这个锭子给他们(顾客)加工了之后,要试做给他们看好不好用。纺纱车和织布机都是木匠做的,而且是老手艺的木匠才会做,一般做家具和造房子的木匠不做的。这个跟我们搓锭子的一样,是专行。
我也不是一直都在搓锭子,当中因为有洋布了,所以自己纺纱的人也少了,我就做别的事情去了。到了50岁才开始收集土布,基本上都是从浦东和崇明地区来的。布头的花色大概有好几万种,每匹布都有自己名字,我能叫得出几十种、几百种,全部叫得出不可能的。有句老话叫:织不完的布样子,讨不完的巧娘子。裁缝呢是我“80岁学吹打”——到老了才刚开始学起来的。店里这些衣服、旗袍都是我做的呀,不过我一个人做不过来时,也会找其他老裁缝一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