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A,Music In Summer Air,上海夏季音乐节。正如其官方网站上的描述——热爱音乐,分享快乐。在弥漫着爱乐氛围的夏日夜空,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开场音乐会前,我就把之后十几天的天气预报翻了个遍,不由为露天的MISA捏把汗。那个下雨的周五,当我轻松惬意地品尝着美食时,收到了一条微信推送消息,发现数千人正在从浦东双辉会场迁徙过江。这场重量级的音乐会在推迟了1小时10分钟后还是按期在上海交响乐团即将启用的新厅开演,心中顿时涌起了丝丝惆怅,原本,我也应该是那些为音乐夜奔的千人中的一个。
于是,那晚我来了。20年来最凉爽的夏天,白天看着大朵云团豪气万千,傍晚穿过陆家嘴鳞次栉比的街。江风渔火对愁眠的夜晚,奔向水泥森林里的那片珍贵的绿洲。
得知王健顶替缺席的小提琴家卡普松临时救场,奉上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消息,我激动了两三天。当熟悉的曲子在现场响起的那一刻,真是会让人分泌肾上腺素的,更何况是像大提琴这样音色低沉会说故事的乐器。这种感觉,其实和世界杯开赛前,帅哥们将右手置于左胸唱国歌予人的震撼无异。杰奎琳·杜普蕾的版本我听过不下100遍。现世的大提琴家固然难超越杜普雷那种令乐器已然成为身体的某个器官,肆意地让大提琴哭笑说话讲故事的境界,但王健演绎埃尔加的e小调也足够伤感,饱含深情。想起他说的,“生活到处都是飞,认识的人很快说再见,到了最后,发现大提琴才是唯一的伴侣。”他立在上海陆家嘴的水泥森林里,置身一片开放的舞台,也不正儿八经地穿什么燕尾服打领带,只一件MISA特制的白色T恤,就这样用他最钟爱的伴侣为我们奉上漂浮在空气里的琴音。
又一场钢琴八爪蓝调,听完方知此名起得有点绝,而过程也是充满了戏剧性。距离原定演出时间还有1.5个小时,雨时不时地下,间或还有点大,我穿上快干裤,溯溪鞋正要出门,现场工作的同学给我发来了微信——延期到明天10点。天气预报分明说明天也下雨。接着,微信朋友圈,电视台也开始滚动播出雷暴黄色预警导致MISA再度启动应急预案的消息。
第二天10点,果然下雨,但我无论如何要体验一下雨中曲。爱乐人变成了黄绿蓝粉各色雨衣人,在台下痴痴地等待八爪在琴键上翻云覆雨。四位来自瑞士的新生代钢琴家,八手连弹,在四架九尺钢琴上演绎着古典过渡到流行的格什温的作品,这本来就够奇特了,配合他们的还有大自然的交响——天边的乌云,急速的风,豆大的雨点。亦有按捺不住的三五人陆续离场,但大多数的人便在这样奇特的氛围里感受着独特的听觉惊艳。
多年以后,也许我们会忘记那些曲目,忘记那些纤长灵活的手指,忘记王健入戏时眉间的哀愁,但不会忘记这个拥有MISA的夏天,为了音乐穿越浦江,为了音乐吹风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