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养生/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就诊老人约一半营养不良
张家庆
  ◆ 张家庆

  你可能会说,现在都在讲营养过剩、肥胖及富贵病,怎么还会有一半人营养不良?请注意,这是指老人,而且是在医院就诊的老人。

  2014年8月下旬提前在网上发表的美国《急诊医学年鉴》一篇论文的结论是如此。这是在急诊科就诊的能回答问题的非危重老人。美国看专科医师都是要提前预约的,临时有个小病只能看急诊。所以除了危重病人外,一般病人都要排除候诊,和我国大医院门诊差不多。

  他们在8周中随机选取32个时段,每次4小时的病人,一共合适者138例进行研究。根据美国营养及饮食科学院的定义,营养不良是“缺乏适当热卡、蛋白质,或其他维持或修复组织所需的营养物”。

  怎样诊断老人的营养不良呢?他们用瑞士某营养研究院创制的“微营养评估短表”(MNA-SF)。此表可以从网上下载,有简体中文版,回答仅需五六分钟。表有6项内容:①过去3个月有无因食欲不振、消化问题、咀嚼或吞吐困难而减少食量?②过去3个月体重下降多少?③活动能力(长期卧床或坐轮椅还是可外出);④过去3个月有无心理创伤或急性病?⑤精神心理问题(痴呆或抑郁);⑥体质指数(BMI)。如不能测身高、体重则⑥改为测小腿围。此6项各有标准打分,满分14分,12-14分属营养正常,8-11分有营养不良的风险,≤7分为营养不良。

  此138例中营养不良者22例(16%),有营养不良或其风险合起来83例(60.1%),所以说超过一半。尤其严重的是,这些病人都经社区医师诊治,而营养不良者22例中只有5例曾诊断为营养不良,其余17例(77%)均漏诊。

  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与性别、受教育程度、城镇或农村无关。但有下列情况者多发:抑郁症(52%)、住养老院(44%)、进食困难(如因缺牙、牙病等)(38%)及购买食品困难(33%)。最后一条是因为美国居住分散,没有汽车或行走不便者购食物就困难。

  老人中有营养不良或其风险者比例如此高是研究者始料未及的。因为有营养不良就体力减退、抵抗力减退、生活质量下降、易有并发症及死亡率增高。实际上有些小病只要加上维生素等改善了营养就可以自行消失,尤其是漏诊率如此之高值得各级医师注意。

  我国情况与他们不同,但老人的营养不良估计也不会少。即使经济改善后,有些老人仍过度节约,不了解营养要求,道听途说,偏食或忌食某些食物;对食物怕有农药污染、怕不良添加剂、怕转基因食品、怕过度加工等。如糖尿病患者怕甜、怕油,不敢吃水果及任何油。有人把“有钱难买老来瘦”看成是“越瘦越好”。

  因此,我们应普及营养知识,要均衡饮食,要食品多样化。老人食量减少后,必要时可补充可靠的多种维生素等。总之,既不能营养过剩,也不能营养不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1周年特别报道
   第A04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1周年特别报道
   第A05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1周年特别报道
   第A06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1周年特别报道
   第A07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1周年特别报道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庆舞台
   第A17版:国庆群文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20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新民资讯
   第A24版:长三角
   第A2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资讯/市场咨询
欢度国庆 还要防病
就诊老人约一半营养不良
久坐不动易患癌
广告
新民晚报养生/康健园B02就诊老人约一半营养不良 2014-09-29 2 2014年09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