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观是面镜子,能照出一个人灵魂深处的志趣品位、价值取向;同时又是一道分水岭,最终的取舍,决定了平庸或不凡。
电视在播一档相亲节目。
国外专场。第一轮亮灯后,主持人通报:“今天男嘉宾的父母也在现场,我们邀请他们说几句吧。”问:“二老想找个什么样的媳妇?”其母说:“只要是儿子喜欢的,我们就喜欢。”场上场下掌声一片。正当男嘉宾在VCR片中说到平时喜欢骑马时,有女嘉宾为他爆灯,理由是: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并提及自己成长于单亲家庭。男嘉宾在表示感谢的同时,夸赞了女嘉宾长得漂亮。
三段短片放完,进入到权力反转这一环节。此时,男嘉宾可在女嘉宾的十项基本资料中,选看其中的一项。他选了兴趣爱好这一项。由此看来,这位嘉宾对于两人的爱好是否相投较为注重。之后,主持人不忘让男嘉宾父母提点参考意见。男嘉宾的母亲观点鲜明地指出:“结婚过日子,兴趣相同并不是最重要的。有钱时可以玩在一起,没钱时怎么办……”语毕落座。主持人让男嘉宾做最后的选择。
看到此处,我老公问我:“他会选谁?”“会骑马的那个,肯定是没戏了。你没听见那母亲的话外音?孝顺儿子么,应该会选那个国内外都同城的北京女孩吧。”我说。
果不其然,只见台下这位母亲,正目不转睛、神色颇为紧张地盯住儿子。男孩心领神会,昂首阔步地走向了那位北京姑娘,情意绵绵地牵起了她的手。母亲霎时笑容灿烂,兴奋地、用力地鼓起掌来:太合心意了!
国内专场。男嘉宾(32岁)。第一轮亮灯23盏。看来不止男人们属外貌协会的,女孩也大都如此。此男,标准身材,言谈举止温文尔雅。现场吉他演唱,尤显才华。VCR中说道:“喜欢文艺、小清新范儿的女孩。”立刻有女为他爆灯,理由是:“一见倾心。”说得蛮多,还蛮动人,让我对她发生了些许兴趣。随后,她说出了自己曾有过婚史,现离异。听到“离异”二字,我一下子有所失落。又见此女相貌一般,感觉不太可能有戏。男嘉宾在表示了感谢之后未有恭维。
三轮过后,权力反转。无独有偶,此男与前男情趣相近,喜看“兴趣爱好”这项。更妙的是,爆灯女竟亦与他的兴趣爱好不谋而合。之后,爆灯女行使特权,开始了简短的求爱言说。只见她不卑不亢,娓娓道来,言辞恳切,得体感人,连我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她悄然打动,尤其是最后那几句:“我希望今天你能走进我的生活,让我明白,为什么曾经和那些人,我们没有结果。”耐人寻味、颇具内涵。
该是男嘉宾做最后的决定了。主持人又说道:“我们请男嘉宾的母亲给点建议。”其母起身曰:“只要是儿子喜欢的,我也喜欢。”主持人进而又问:“如果是儿子要你给个建议呢?”她想了想,愈加坚定地曰:“还是那句话,儿子喜欢的,我也喜欢。”主持人接着她的话茬,补了句:“很多母亲都会这么说,但并不等于她心里没有想法。”
我老公问我:“他会选谁?”我答:“不排除选这个离异的,但他的母亲一定不会乐意。”“何以见得?把理由说来听听。”老公不服。“理由嘛只有一个:君不见此男本身就很文艺范儿?择偶的品位,你懂吗?”我反问。
主持人套话刚落,就见那男嘉宾脱口而出:“6号。”(很少见)同时疾步上前,迫不及待地拉起了爆灯女之手。此时,乐声、掌声响成一片。
此时,屏幕上一对佳偶正亲昵地靠在一起。男孩不无兴奋地对着镜头道:“我想对我妈说,您儿子的幸福找到了,您以后就放心吧。”谁知,那边厢儿子乐得屁颠屁颠的,这边厢其母正绷着脸曰:“不太满意。”主持人问:“不满意什么?”其母叹曰:“她结过婚。”
两对母子,前者,皆大欢喜;后者,令人担忧。且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世间之事,桩桩件件都蕴含着辩证的哲理。前者,看似孝顺,实乃舍弃本真,违背天性。将来,若时时处处唯父母意见为行事准则,势必给身边的妻子带来困扰,压力山大,从而引发矛盾重重,日子过得心情不畅、拧巴,则更会令父母放不了手,操不完心。累不?孝不?满意不?也许言重了,但并非危言耸听。有调查显示,独生子女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双方父母的过多干预。后者,看似价值观、审美观,“有违”传统,实乃是有主见,敢担当的表现。人生不易,知音难觅,找个志趣品位相投的,彼此就有话题;层次相当的,更容易沟通。夫妻俩琴瑟和谐,小日子过得乐乐呵呵,让父母省心省力,又何尝不是一种孝?又何尝不能使父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