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到上海浦东上南路的亲戚家小住了几天。从川扬河南岸的家中往北看去,是一大片满目苍绿的上南路公园。公园本该是周边人的福分,但从南往北过上南路大桥,过桥后没有可以直接往右下的通道。而是一直要走到前面的一条马路,才有一个正北开的大门,也才能进得了公园。这样一算,从家里出门到公园,至少得十几分钟时间;老人走的时间则会更长些。而对于腿脚有些不便的人来讲,可能就只能“望园兴叹”了。
能不能解掉这一难题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上南路大桥一过河的合适处建一个类似楼道、栈道的“互通小道”,并在小道的出口处开一个公园的门。这样一来,河南面的市民一过桥就能进公园,而无需再往前绕好远的路。
这样的“互通小道”是有样可学的。近年来南京就建了多处。明城墙旁的定淮门段的居民,以往只能望城墙兴叹,如今,他们抬腿就能上了,因为南京有关部门已因地制宜,在地面和城墙之间修建起了这样的“便民小道”,用时只需分把钟。定淮门桥两侧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前也是相互隔断的,桥上的行人无法直接下去欣赏河两岸的风光,下面河两岸散步的人也上不了桥。如今,桥上和桥下也建起了似楼道的“互通小道”,居民和游客可轻松上下。
别小看了这“互通小道”!它花钱不多,用时也不多,但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却极多。眼下,城市公共绿地建了不少,但在规划中,对这类“互通小道”却还不够重视,“看得到却上不去、望得见却进不了”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缺憾,也期待尽快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