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审计行业的70后爸爸吴宏伟却在陪伴4岁半儿子成长的 过程中,重新尝到玩科学动手做的乐趣,并投身儿童科学教育领域,成了爱探索(iXplore)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在他看来,玩科学,并不是科技小子的专利,也并不是要培养未来的“科学大咖”,更大的价值在于赋予孩子一些终身受用的好品质。
多看比多学更重要
吴宏伟的父亲曾是一名技校教师,他从小就经常跟着父亲去工厂车间,闻着机油味和铁锈味长大,也看着工人师傅们操作着各种铣床、刨床等各种设备,将原始物料一步步加工成品。“每当帮企业做管理方案或者优化流程的时候,我脑海中总是会回想起工厂的画面。”吴宏伟说,那种有条不紊按照流程操作的工作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自己成年后的逻辑思维方式。
有趣的是,现在,已经82岁高龄的老父亲在家里仍旧安置了一个工作台,各种工具一应俱全,帮老朋友加工个首饰盒、摆件不在话下。有一次,吴宏伟从商场给儿子买了把木头手枪,老父亲一阵打磨,仅用了20分钟,就用小区里捡来的一块废弃木头给小孙子手工做了一把,把小男孩乐坏了。吴宏伟觉得,很难说他究竟学到了什么知识,但是让孩子看到事物如何一点点的变化,以及催生变化的原因,这样的体验弥足珍贵。
生活实验家里可做
在吴宏伟设计的探索世界里,有各种有趣的小实验,伴着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有条有理设计思路,有创造力地解决问题。他向记者介绍了几个简单易操作的亲子小实验——
■ 《奇妙的色彩》
锻炼精准观察力
如果说这是“碘和淀粉的化学显色实验”,孩子一定听不懂。但是,如果找一片面包片,将碘酒滴在上面,看看面包是不是迅速变成了蓝色,孩子一定会觉得特别神奇!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孩子通过仔细地观察亲自记录实验报告,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激发他对神奇科学世界的渴望。
■ 《爆破袋》
训练做事有条理
将醋和装有小苏打粉的纸巾包放入密封袋中,你会发现密封袋子会慢慢地鼓起来!让孩子想一想,如果先加纸巾包再加入醋又或者直接加入醋和小苏打粉,实验现象又会有什么不同呢?让孩子把每一个步骤用他的方式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养成有条有理好习惯。
■ 《DIY纸杯转灯》
培养创新小脑袋
把对孩子来说有些深奥的空气对流原理,藏在他的创意作品里!爸爸妈妈帮忙用剪刀将纸杯的底部剪成螺旋桨的式样,让孩子在纸杯的杯身上刻画,裁剪,涂鸦等等一切自己喜欢的图案,把纸杯放到铁架子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装置的中间。可以和孩子一起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纸杯转得快,有的纸杯转得慢,激发孩子不断探索新事物的精神。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