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翊青指出,一般夜跑者喜欢比较安静、树木较多的马路,或者沿河的路线等,但这类马路的灯光可能会比较暗。另外由于路面的原因,夜跑者一般会在非机动车道(而非人行道)上奔跑,很容易撞上自行车、助动车等。更危险的是,因为是夜晚,要是在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且路灯不够亮的路段,机动车司机远处很难看清,所以往往险象环生。
她建议由市体育局牵头,联合建设、公安、卫生等管理部门,以及街道、社区等,规划并推荐合适的夜跑路线,辅之以必要的管理措施。如综合考虑灯光、环境、路面、车辆等因素,规划设计并推荐一些合适的夜跑路线,甚至可以标注相应的里程,像1公里、3公里、5公里(不建议过长的线路,而是通过折返跑的形式实现长距离锻炼)。这些夜跑路线也可以设定相应的推荐时间,如晚上7时至10时等。
在规划并推荐的夜跑路线上,设定必要的标示,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夜跑者。公安治安部门可以加强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