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这样的管理方式,是我们痛定思痛的结果。”街道工作人员表示。原来,去年年初前后,四川北路街道先后发生了两起火灾。其中一场火灾发生在江西北路一家颇有名气的爆鱼店,因为油锅起火,火星燃着了通风管道里长年累积的油腻,最终导致这家店主苦心经营多年的小店付之一炬。另一场火灾则发生在山阴路上的一处居民楼,导致9家小店铺连烧一空。
两场起因并不大的火灾为何导致多家小店铺遭受大损失?据事后调查分析发现,大多小店店主在遇消防检查时“临时抱佛脚”,而对日常防火工作并不够真正“上心”。根据街道排摸,在辖区山阴路、黄渡路、长春路、江西北路、川公路、中州路等路段经营的小餐饮店、小商铺有数百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此,街道对这数百家店铺重新排摸、检查,并对它们的火灾隐患防控等情况作严格的分类、分级。对最后评定为绿色商铺的抽样检查、对评定为黄色商铺的督促整改、评定为红色商铺的则重点检查并酌情采取法律措施。一年来,通过分色管理,6个路段上的小商铺、小餐饮店内电线乱拉、液化气钢瓶放置不规范、厨房油腻等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街道方面表示,这个“紧箍咒”不是念一时的,而是持续的。通讯员 万彦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