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高送转,具体而言包括两部分:一是送红股;二是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前者属于盈利的分配,而后者不能属于分配,仅仅是股权拆细的一种游戏而已。现在上市公司推出的所谓高送转方案,送红股的很少,比例大概不到10%,毕竟红股是靠上市公司的盈利来送的,现在大多数公司推出的高送转,几乎都是将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今年至今推出的最高比例为10转20。再来看,资本公积金从何而来?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每年盈利按一定比例转成资本公积金,但这种积累速度很慢,还有一个来得快的渠道就是IPO中的高溢价发行新股。现在股票面值都是1元1股,如果一个股票的发行价定为20元,其1元计入股本,19元计入资本公积金,发行价越高则资本公积金含量越大,所以,全中国的上市公司都在玩这样的股本游戏。但是玩的过火的就成了“违反常态的高送转”,接下来管理层要开刀了。
啥叫“违反常态”?笔者以为:一是业绩大幅下滑,但还是硬着头皮高送转,这就是违反常态,高送转带来的后果是股本稀释,这对上市公司后续要维持盈利能力是个很大的压力,如果已经经营下滑,再高送转对上市公司而言,无疑是饮鸩止渴的行为;二是高送转与原始股东股票解禁胜利大逃亡有关,这样的高送转是很恶劣的行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公司的利益;三是推出高送转时回过头看看其半年来的股票走势,哇!股价在短短的半年时间中已经1至2倍涨好了,这样的高送转背后几乎都是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几乎都是一抓一个准的。这几种违反常态的高送转恐怕就是接下来要打击的对象。
现在年报行情还只是刚刚开始,管理层就针对已经冒出来的高送转问题要求每单必查,由于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分配方案还没有出台,在年报刚开始公布之时就开始严管分配方案,可以预料,这对接下来的年报公布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至少后续准备用高送转题材在股市上玩一把的公司都是会有点收敛。
对投资者而言,要注意的是在高送转题材上,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主力庄家,他们才是得大头的主。他们能够大块吃肉是因为他们在信息上掌握绝对主动权,并且在资金上占据优势,他们都在半年前就潜伏进去了,跟着提前进去的那些机构和大户,他们也靠着信息灵通而进去可以啃啃骨头。至于中小投资者,看到高送转方案出来,心痒痒的,一冲动进去了,能够喝点肉汤,赚点小钱,那算是很幸运的了,弄得不好,冲进去套在天花板上去了,一套也许又是几年,所以,最要留神的就是中小投资者。
应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