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厅有两个响当当的公益品牌,一个是创建了三十多年的“星期广播音乐会”,另一个就是高品质、低门槛,只需付10元钱,就能听一个小时音乐会的“音乐午茶”。转眼间,“音乐午茶”自2012年1月7日试运营起至今,已经举办了800多期。每场的上座率都是100%,有近3200多位年轻音乐人登上了这个舞台、上演曲目6000千余首。2013年年还开设了虹口分会场,至今也已经举办了160多场演出。三年间,“音乐午茶”的演出内容、服务形式不断升级,公益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音乐厅,享受“午间茶香”。有观众曾特地为“午茶”留言,“‘音乐午茶’已成为美丽的上海姑娘”。
对于音乐厅人来讲,“音乐午茶”又是我们一个值得的骄傲的品牌。但品牌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周五场音乐会、10元入场费,有那么多人来演吗?有那么多人来看吗?“音乐午茶”刚推出时,收支不能平衡,如何让项目可持续发展?最初筹备项目时,包括一些青年音乐人也对在“午茶”上演出有些不大情愿,担心会不会自己变成“唱堂会”的了。而“音乐午茶”10元“白菜价”吸引了大批的老年人参加,被个别媒体质疑“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宜家?”是不是要改名“银发午茶”等等。“音乐午茶”在其推出的一个月间,一度成了一个大家热议的社会话题。当时,我们压力很大,但看到市民有强烈的需求,从第一场的坐不满、到第二场就门口排长队、之后不预约就进不来。我们咬咬牙,一定要办好。大剧院艺术中心对于“音乐午茶”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支持,通过艺术基金为“午茶”减少了资金上的压力,使项目的长久运营得以保障,而中心旗下的艺术院团的青年音乐家们也积极参与到我们的午茶中,使午茶的演出内容更加精彩。
在午茶100期演出时,老艺术家俞丽拿来观看她的学生李学鸿的演出,她曾这样评价“音乐午茶” “李学鸿才13岁,按照以往,得去上音附中租个场子。但在这里,他开成了个音乐会,有这么多热心的观众,还有现场讲解。这个午茶音乐会一周能上5个小提琴演员。人才就是靠这样一代代、一批批地涌现出来,走向观众和舞台的。为了中国小提琴事业我要说谢谢!”对于很多上海市民来讲,如今听一场“音乐午茶”是一种生活方式,青年音乐人也已经把登上“音乐午茶”的舞台作为自己值得骄傲的成绩写进履历,而观众的人群中也越来越多的出现“黑发族”、“音三代”。
2014年10月12日,上海音乐厅以“十年如一日”为主题,庆祝音乐厅平移十周年。推出了“星期广播音乐会”、“音乐午茶”、“银杏音乐会”、“家庭音乐会”、“知音三十分”、“经典室内乐”六个品牌、12个小时不间断的演出活动。其中有四个公益品牌都是在大剧院艺术中心成立后的十年间推出的。作为一个80多年历史的老剧场,上海音乐厅依然能在行业中焕发着勃勃生机,依托的就是艺术中心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过年了,明起刊登一组《我家的年菜》。敬请关注。
十日谈
大剧院“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