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随便什么菜都可称年菜,年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小时候家境窘迫,父亲出来工作,爷爷奶奶一直生活在莘塔农村老家,记事起,年廿九爸妈就带着我一早从铜罗乘轮船到芦墟,再乘航班到莘塔,在泥泞道路的尽头等着望眼欲穿的奶奶。年菜是我们最重要的行李。
那些年,一只风鸡、一条咸鱼、几根酱猪尾、一副大肠和一个猪头是年菜的主角。鸡宰杀后挂在屋檐下风干,鸡血和鸡内金也不舍得扔掉,鸡肠鸡心鸡肝和鸡肫统称时件,那会儿没有冰箱,时件在铜罗就和着青蒜炒炒吃了;咸鱼用青鱼背开腌制,晾晒。鱼内脏中能吃的部分和雪里蕻腌菜一起打牙祭,鱼鳞熬煮后吃“冻水”。妈妈在信用社工作,单位和食品站关系不错,入冬后就买猪尾巴做酱猪尾,临近年脚又开后门买来猪头和大肠。用镊子拔尽猪头上的毛,是我寒假里最喜欢做的功课。那时我家已经用上了不用风箱的烧柴灶头,一个猪头放在锅里满满当当,煮熟把骨头拆解下来,这时才可以去啃残留在骨头上的肉解馋。年后,猪骨头卖给供销社的采购商店,换回的钱可买铅笔橡皮。猪耳、猪舌与猪头肉一起加酱油、八角和桂皮烧煮,分装饭盒中,锅里剩下的肉屑和肉汤盛在搪瓷杯中,做猪头冻糕。
在吴江,过年吃猪大肠隐含“常常利市”的口彩,“利市”两字出自易经,本意是好买卖和好运气,也有节日、喜庆所赏喜钱的意思。冬天翻大肠是脏活累活和功夫活,在温水中不断翻洗,间以盐、醋和砂糖按摩,洗去黏液和大肠的臭气。烧得差不多时,妈妈将自家腌制的雪里蕻切末与大肠一起烧,既减轻了特殊的异味,又使味道当得起“肥鲜”二字。
后来,生活日益富裕,年菜慢慢形成了鸡汤、八宝鸭、酱蹄髈和全鱼等四大件格局。各路人马陆续抵达时,开始氽荠菜鲜肉馅的春卷,妈妈将氽春卷的活安排给媳妇,把可以表现刀功和调味功夫的机会留给了我,白切肚片、拌黄瓜、黑干马兰、爆鱼、辣白菜、萝卜丝海蜇皮,四大件提前烧好在焐锅里保温着,与油爆虾、如意菜、炒虾腰、洋葱炒鳝丝、雪菜烧小肠以及由香菇黑木耳香干黄花菜组成的炒素间隔着上,中间还有蒸得沸汤百滚的血糯饭或八宝饭。
鸡汤在后半场变成了暖锅,随烧随吃随添菠菜、粉丝、油豆腐、蛋饺以及超市买回的肉圆、虾滑。再后来,买不到好的草鸡,就在宽汤八宝鸭上动脑筋。买回肥光鸭,去骚尾,洗净,灌入八宝馅心(莲子、香菇、笋丁、芡实和糯米各25克,白果、栗子、鸭肫各50克,猪肉100克。鸭肫、香菇、笋丁、猪肉、栗子全为豆丁状),缝合鸭腹,用丝线将鸭翅鸭脖及腿脚扎紧。与一对鲜猪爪一起焯水预熟,在下午3时左右放入大号砂锅,加葱姜酒酱油盐,大火烧开,文火焖烧3小时,上桌前浇葱油煮开。
元宝酱蹄、如意菜和八宝鸭是我家的代表性年菜。酱蹄髈工艺复杂在腌制而非烹煮,白煮蛋去壳与酱蹄髈同煮,成为酱煨蛋,形似如元宝,讨口彩为元宝;黄豆芽形似如意,故称。黄豆芽与韭黄、肉皮合烹,爽脆鲜香。年菜制作要是太过复杂,就难于在家中传承;要是和平时一般,又凸显不出年菜之重要。所以,八宝鸭因鸭肉酥烂、八宝香糯、汤浓不浑和肥而不腻成为我家年菜的重中之重。
十日谈
我家的年菜
我家还是讲究:亲友围坐家常菜。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