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杯》刊有邵益山君小诗《敬亭山》一首,注曰“山上旧有敬亭,为南齐谢朓吟咏处”。诗是五言,也是谢朓偏爱的诗体。我去年曾到访皖南的宣城,少不了也要去敬亭山触景生情一番。谢朓是一任宣城太守,在此任上写了不少作品,亦不乏佳作,可见宣城(包括敬亭山)对他的影响之大,并见他对前者的印象之好。惜乎他是空降干部,没做多久旋又上调,后陷于宦海,死时不过才三十五六岁。在太守任上时,谢朓督建了“谢朓楼”,成为他生前身后的一处名胜,来宣城的政客墨客、文人闲人,莫不以登楼一赋为乐。其中最有名的作品,愚以为便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因其中有高度评价谢朓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样的评论,现代人似乎是写不出来的。
传说李白中老年间曾七到宣城,多次长时间逗留,甚至住在敬亭山上,其目的之一是与出家为道的玉真公主相会。这玉真公主,是武则天的孙女,唐睿宗的女儿,唐玄宗的妹妹,对李白有知遇推举之恩。时隔几百年,传说的内容虽确浪漫,今已真假难辨。然有诗,有李白的诗,把这敬亭山写得颇具人性,颇显神秘,颇有美感。诗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前述邵诗的最后一句,直接借了李白敬亭山诗的最后一句,亦可见此诗影响之大,大到我对敬亭山好奇了三几十年(大学读中文,古诗没少背,五绝中这是躲不开的一首)。终有机会到此一游,方知这样精彩的五言诗现代人也写不出来了。
敬亭山如今的旅游开发很下力气,山路旁有许多诗牌,镌刻的都是从古到今吟咏宣城或敬亭山的诗。登山脚力不足,暂歇时读它一二首,恰似饥渴时小饮山泉,沁入心肺的是传统文化的清新。而在半山坡的“太白独坐楼”前,会对“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一种新的感受,那就是:这首诗写出了李白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