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碰到一个熟人或亲戚,你若问他最近可好,他马上跟你滔滔不绝起来,你发现,他在将满肚子的苦水倒给你,先是抱怨自己的身体不好,接着提到工作不顺心,又说孩子让他操心,还有邻居问题、天气不好、股市行情下跌……倘若你跟他的“抱怨之歌”唱和起来,说不定他会越发来劲。这时你不得不来个超越:“你这些算得了什么,我的情况比你糟多了……”他这才慢慢平下心来。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爱抱怨,喜欢发点小牢骚,对这不满意,对那很失望。他们也许希望引起别人的共鸣,释放一点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改善一下心绪。这样做开始可能会有点效果,能引起别人的关注或同情。但是抱怨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做法,通过抱怨是什么也改变不了的。有人打比方说,抱怨好比是一个人坐在摇椅上,为了让椅子动起来,他便做功产生能量,然而椅子始终停在老地方,白白浪费了能量,所以抱怨同样只是在浪费能量而已。
经常抱怨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不知足的心态。有句谚语说得好:有些人,你给了他们富丽堂皇的宫殿,但他们的抱怨不会少于那些生活在地狱的人(伊朗谚语)。据心理学家分析,人之所以爱抱怨有着家庭和社会的原因,比如父母以前也是爱抱怨的人;或者,当孩子在家里抱怨和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会非常迁就和关注;时间长了,孩子有了经验:通过抱怨,便会取得父母的关爱和同情。
还有一些人,他们在生活中碰上了很大的麻烦,比如被人狠狠地骗了一次,或者家里陷入了灾难性困境,受到疾病或失去亲人等的严重打击。他们会经常心情不好,找人倾诉一番也许是很有必要的。将自己的负面感受说给别人听,以减弱强烈的负面情感引起的大脑应激反应,这样做能激活控制情绪激动的脑区、减轻悲哀和恼怒。
当一个人陷入痛苦时,找人倾诉,别人则应该倾听,当一个好听众(也就是所谓的“情绪垃圾桶”),并给予安慰和帮助。但有时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倾听者,这时可以试着跟自己说话,通过发声把自己的苦闷发泄掉,以前寺庙里的拜佛求签者或国外教堂里的忏悔者都是通过“自说自话”进行倾诉的。也可尝试向宠物倾诉,因为宠物会通过身体语言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调节你的情绪,减轻你的心理压力。还有一种办法叫“替代疗法”,可用来替代倾诉,比如去做一些你乐意做的事情:唱歌、从事一项体育运动、逛书店、购物……
不过,倾诉者也要注意自己的方式,不能见人就开始像祥林嫂那般:“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并且一直“倾诉到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