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过节计划
尽管是被随机“抽查”,但几乎所有家长都能一口答出下周一是“六一儿童节”。“这个日子老早就看好了。”有家长笑言,每年这一天都会早早计划,以便给孩子带来惊喜;新开的自然博物馆以及上海博物馆、昆虫博物馆、海洋水族馆等都是家长们的首选过节地。
不少家长坦言,尽管距离儿童节还有快一周时间,但他们早就把孩子的礼物买好了。“我女儿喜欢书,我就给她买了书。”“小儿子喜欢自行车,我买了一辆五百多元的自行车送他,加起来六七百元左右。”“孩子特别喜欢乐高,我就送他这个,基本上好一点的一套也要上千元。”
买礼物加上安排游乐项目、在外用餐,采访中有家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要完成这些“节目”,一个儿童节的平均花费少则500元,多的可达2000元,甚至还有更高的,“前几年儿童节,我带着孩子去了趟泰国,花了2万多。”有家长这样表示。
花钱“无上限”
过一个儿童节,动辄花费500元甚至更高,家长们可以接受吗?对此,大部分受访家长的态度基本一致,“只要是确实需要的,给孩子花钱,没有‘上限’。”
家长郁先生说,自己对于给孩子的花钱,秉持着一个原则,“不是看东西的价格,而是看价值。”在郁先生看来,即便花费不菲,但购买到的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能够给孩子成长学习带来帮助的东西,都是值得的,“毕竟,现在每家基本就一到两个孩子,为他们花钱,真的没有什么上限。”
家长程先生也告诉记者,不仅是儿童节,自己平时也会给孩子买一些礼物,“比如说几千元的iPad。”程先生说,孩子如果对自己提出想要什么东西,只要能说出合理的理由,他基本都会满足,“孩子一般也不会提很过分的要求。”
新民晚报新民网 李欣 蔡黄浩
专家支招
六一节到底应该怎么过?“首先家长要搞清楚,这一天是孩子的节日。也就是说,应该是‘孩子带爸爸妈妈过节’而不是‘爸爸妈妈带孩子过节’。”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儿童心理专家陈默指出,这是过六一节的“大原则”,“这也意味着,家长这一天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孩子过得开心、玩得开心。”
也因此,陈默认为,家长提前设计如何给孩子过节其实意义不大,“应该是去问孩子,你想怎么过节,然后就按照孩子的想法和要求,陪伴孩子欢乐度过这天。”在她看来,家长凭自己想象安排的“节目”未必真正能打动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创造满足意愿的条件,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