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曲高者和寡?最近,在中华艺术宫精心策划的三个大展异常难得,但策展者一腔热情,参观者寥寥无几,问题何在?
是我们的艺术家不够好吗?还是观众的艺术素质有点烂,或者是策展者不够认真卖力?都不是。而是我们缺一座桥,连接起专业人士的兴奋点和公众的兴奋点。
说到底,许多展览缺一种以平等态度面向公众的理性。自视清高、没有艺术展览为普罗大众服务的意识,认为只要东西好,大家就会自己跑来看,有点自说自话。普罗大众忙着营生呢,你宣传没个“章程”,人家怎生晓得?
这就要说到“讲故事”。西方人就能通过“讲故事”,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深入人心,让莫奈、梵高、达利等艺术家为世人熟知。我们的展览,宣传方式千展一面,过于高大上、过于学究化,有见地、有深度解析、文风平实的评论又跟不上,致使“酒”香长埋“深巷”。
办展,永远要把观众放在首位。“好酒不怕巷子深”,全凭四季风力,策展人就是要有掀起“热风”的能力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