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馆”
成功转型“文化乐土”
中国人民大学多媒体专业学生郭小清,从地铁8号线2号口出来,走向中华艺术宫,想去欣赏“多媒体清明上河图”。她说,这幅“动画长卷”是5年前世博会中国馆最耀眼的看点,那时,排一次队等候2小时观看10分钟已算是“三生有幸”,而如今,它已成为中华艺术宫的常设展览。参观后她发现,中国馆并没有简单转型为美术展览馆,这里不仅有《历史的温度》这样高质量的画展,还有一个300座的电影放映厅兼小剧场……
奔驰文化中心正在为韩国组合EXO演唱会装台。麦一诺骄傲地表示,这里举行的大牌歌星演唱会和体育赛事都是“在中国创造了一个个纪录的”,例如NBA中国赛,刘德华、周杰伦、滚石乐队、泰勒·斯威夫特等,“因为他们在国外演出的舞台效果和场地设计,在我们这里都可以实现。如果要比较的话,我们与洛杉矶的斯坦普中心,英国伦敦的O2中心比较类似。”他还表示,奔驰文化中心的大型活动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长,去年共76场,预计今年将达到90场以上,其中75%是海内外顶级歌星的演唱会。
世博主题馆已转型为世博展览馆。由文化部和市政府主办的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每年7月在此掀起“学生暑假第一展”的高潮,5天客流量接近20万人次。世博中心则成为高端会议中心,除了开两会之外,也曾经举办过WDC世界舞蹈锦标赛上海公开赛等文化活动……
“一轴”
惠及周边廿万居民
“一轴”,5年前指的是“世博轴”,也就是连接“四馆”的交通步道,如今则转型成“世博源”,成为世博园区核心位置唯一的大型商业配套设施。据世博源企划推广部的时敏晔介绍,全长1100米,占地33万平方米的综合体中,娱乐功能区调高到16%,其中主要针对的是亲子文化活动。
到“世博源”去“遛娃”已成为沪上“新潮”。世博留下的“遮阳顶盖”设计,让孩子可以在这里风雨无阻地参与挖沙、植物迷宫、迷你动物园等活动。室内,则有全亚洲首家巧虎欢乐岛、中国最大的泰迪熊之家体验馆,还有以中华艺术宫为背景的大舞台等等。此外,世博会期间就有的阳光膜影像秀,近来又重新登场。每年的草莓音乐节、台湾简单音乐节等也在这个区域吸引了无数文艺青年。双休日,世博源地下及周边的停车场,爆满是常事。而这些活动,也让20万周边居民受益。世博集团文化活动部的徐勇透露,13号线年内将开通,抵达这里的地铁又将多一条,因此他们也在积极筹划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传承
留住精彩留住感动
后世博园区转型的开发再利用经历了反复论证,做得慢而精心,“目的就是要留住曾有的精彩与感动。”在世博会宝钢大舞台操办过“各省市周”庆典活动的市群艺馆长萧烨璎,如今具体负责上海市民文化节的活动。她认为,“世博会各省市周庆典和社区展演活动,其实就是市民文化节的前奏。”世博会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应延续到当下生活的每一天。有世博会期间2万场文化活动的“垫底”和“操练”经历,那么一年里举行2万场市民参与的文化活动也就不再是难题了。
“后世博”使“一轴四馆”成为了“文化乐土”,而只有让更多城区都成为“文化乐土”,让更多市民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才能真正实现世博会对整个城市文化的后续推动,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得到更佳诠释。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