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沉寂多年的海派情景喜剧7月6日重现荧屏~~~
沉寂多年的海派情景喜剧7月6日重现荧屏~~~
沉寂多年的海派情景喜剧7月6日重现荧屏~~~
     
2015年06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沉寂多年的海派情景喜剧7月6日重现荧屏
“笑故事”能否一直笑下去
俞亮鑫
  冒着淅淅沥沥的梅雨,记者昨天来到位于虹口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一座百年老洋房内,这里正在紧张拍摄100集海派情景喜剧《老洋房的笑故事》。老洋房内充满阵阵笑声,王汝刚、毛猛达、陶德兴、张小玲、倪迎春、钱懿、潘前卫、陈靓等沪上滑稽明星正用上海话演绎着一个个“笑故事”。

  汇集四代笑星

  老唱机中播放着《夜上海》等老歌,使老洋房更具历史沧桑感。笑星王汝刚扮演这座老洋房的主人——一个西装笔挺、爱抽雪茄的沪上老克勒,年轻时曾是老上海的唱片公司老板,而正在和他对戏的毛猛达和倪迎春,则扮演他的女婿和女儿(见右图)。

  身为人民滑稽剧团团长的王汝刚说:“这是我和毛猛达首次携手主演同一部海派情景喜剧,以前我们都是分别领衔主演。而且,这次我们人民滑稽剧团包括李九松在内的四代演员都来了,整个团聚集在一部情景喜剧中,这在人滑历史上还是首次。如果能在荧屏打响,就有利于推出舞台剧,也有利于培养滑稽新人。”

  曾主演《老娘舅》等2000多集海派情景喜剧的笑星毛猛达说,《老娘舅》已停播整整8年,此后没有出现过一部能赢得观众的海派情景喜剧。上海话、滑稽戏包括海派情景喜剧现在都面临生存危机,需要运用电视和新媒体来推广并争取更多年轻观众。现在,滑稽演员演出少,剧场少,即便有演出也是零敲碎打,没有重拳出击。这次,人滑全团出动,大家都愿意为这一行业做点实事。沉寂已有多年

  确实,上海荧屏10多个频道目前已看不到一部海派情景喜剧,这一艺术品种如今已踪影全无。《老娘舅》《红茶坊》《开心公寓》《噱战上海滩》等海派情景喜剧曾经在荧屏上争奇斗艳,捧红了“阿德”“阿庆”“乔光”“肖百搭”等一大批今日荧屏笑星。最红火的《老娘舅》连续热播了12年,当时全国各地同行都慕名前来取经、购片,甚至还被配上普通话、东北话、广东话、安徽话、江西话、湖北话等在各地播放,影响极大。最火时,竟有五六部海派情景喜剧在荧屏打擂。

  先后出现过的海派情景喜剧还有《新上海屋檐下》《七彩哈哈镜》《从头开始》《缘来一家门》《阿木林》《喜剧一箩筐》《开心喜福会》等。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在广东、四川、湖北、河南、重庆等地以方言为主的情景喜剧红红火火时,像《老娘舅》那样能赢得观众的喜剧,上海却已多年未出现。 

  能否重振雄风

  这一状况与上海观众的期盼极不相称。据悉,电视台不断接到观众来信来电,纷纷要求恢复播出海派情景喜剧。对此,制片人徐华说,电视剧频道已定于7月6日推出这部百集海派情景喜剧,借此推动这一艺术品种的复苏。总导演王宗琪说:“无论是从满足观众需求、保护和推广日渐式微的沪语,还是从传承已被列入国家非遗项目的上海滑稽戏来说,我们排演这部海派情景喜剧都是很有意义的。”

  实际上,海派情景喜剧的大起大落是有原因的。当年,海派情景喜剧蜂拥而上,过多过滥,导致创作粗制滥造,落入俗套,由此引起观众审美疲劳,造成收视率下降,最后被逐出荧屏。经过多年的沉寂与反思,这次百集《老洋房的笑故事》能否重振海派情景喜剧雄风,值得关注。

  本报记者  俞亮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09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专版
“笑故事”能否一直笑下去
“家乡的怀念”情真意切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7“笑故事”能否一直笑下去 2015-06-29 2 2015年06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