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影片的故事围绕着少年Max和另外5位伙伴的冒险故事展开——他们不是寻常孩子,生有一对美丽的翅膀并有非同寻常的超能力,立志拯救世界。影片将科幻与奇幻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出中国式的艺术想象——《疾速天使》的诞生和如今的绝大多数合拍片项目一样,都是由中方占主导地位。国外知名IP进入高速增长的中国电影市场,能产生怎样的火花?
主导权增加
在刚刚过去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合拍片的数量以惊人态势增长,从领头的国营企业到顶尖的民营公司,光是召开发布会宣布合拍项目的就有6、7家之多。1905电影网总编辑梁龙飞透露,从与派拉蒙公司合拍《变形金刚4》到现在,自己感受最大的是“中国电影公司在与国外片方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前大家的感觉,都是我们去好莱坞电影里‘打酱油’,露个脸,而现在,很多的国外片方给予我们足够的诚意,从投资、主创选择、剧本编排到后期,给予我们充分的自由。”
和梁龙飞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国外的合作方,新西兰电影委员会总裁戴夫·吉普森告诉记者,中国位列世界第二的电影市场有着巨大优势,是让外国电影公司“愿意在合拍片中放弃部分主导权”的原因。他举例说明中国市场的强大影响力——去年在新西兰拍摄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播出之后,给新西兰带来的旅游业增长甚至超过了《指环王》。
抢滩好资源
对于中国片方来说,可以在合拍片中挑选中国的导演、演员,也可以雇佣好莱坞明星演员、明星编剧,借船出海,资源共享,确实能为影片在拍摄之初就打下扎实基础。例如拥有中国顶级IP《三体》的游族影业,除了考虑引进更多的国外IP,用合拍片的方式呈现之外,更是在美国成立分公司,抢滩好莱坞资源。公司CEO孔二狗认为,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影响长达百年,是目前电影产业最好的样本。“中国想要做世界级大片,适度的‘拿来主义’非常有必要。”
记者获悉,到目前为止,中国大概和超过10个以上的国家有了国际间的合拍协议,例如去年新签署的韩国合拍协议,将中韩合拍片视作“中国国产片”的优惠政策,刺激到中韩合拍项目数量的飞速增长。为此,上海市文广局专门对韩国影视界做了一次调研,发现韩国同行在专业优势之外,有非常明显的价格优势——同等的导演、演员,韩国的价格大概是中国国内的1/3。
外资育人才
中外合拍片为中国电影集聚到了足够的世界关注,也让中国利用国外资源来培育自己的电影新人成为可能。有这么个有趣的事情:上海科技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合作的编剧班全国招生,结果招来了一个15岁的女孩子。外方的院长很犹豫,怕被中方合作伙伴误会自己在猎奇。“我们所关心的是,这孩子有没有潜力,这么年轻就能被外方看中,说明她真的是一块料。”编剧班负责人说。
作为电影行业的龙头老大,好莱坞寻求人才的眼光和培育人才的手段值得中国借鉴。从去年成立的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开始,今年上科大和南加州合作的编剧班、上戏和纽约电影学院合作的“影视交流班”、SMG尚世影业和美国迪士尼的“编制合作”协议,都在为中国培育顶尖的影视人才。这令不少原本想回好莱坞拍摄的电影大单,也因此留在了中国进行合拍。题材、人才的碰撞带来意想不到的火花,或许会让更多合拍片在中式外壳的包装下,充满当下更流行的国际化思维。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