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站只开行往南的普通车,近年来虽然总客流略有下降,但车次数量却略有增加,从一个侧面,既说明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高铁,又说明铁路在增开高铁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取消普通车,以便给旅客提供不同选择。
以上海到北京为例,虽然每天有44趟京沪高铁,但一直保留T110次特快列车,就连一直被网络误曝“取消”的较慢的1462次列车也依然“健在”,只是从绿皮车改成了红皮车,从非空调改成了空调车。此外,在已经开行G车或D车的长途方向,也保留一定数量的K车,只不过K车时间要远远多于G车、D车,例如:上海南-重庆,K71,运行时间28小时46分钟;上海-成都,K1156,运行时间31小时2分钟;上海-哈尔滨,Z172,运行时间24小时38分钟。
铁路预售时间在今年春运来临之前,已拉长至60天,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为今后高铁车票分不同季节打不同的折扣打下基础。需要指出的是,目前G车、D车有一个公布价,还有一个执行价,后者是前者的打折票价,也就是说,现在几乎所有的G车、D车都是“折后价”。
目前在“折后价”基础上再打折的只有京沪广深动卧车票,7月1日之后,上海到广州、深圳的动卧软卧下铺票价为590元,比同车二等座的498.5元贵了不到100元,对旅客来说,还是有相当大吸引力的。但业内人士也指出,高铁、动车票价“折上折”的范围可以再扩大点,尤其是在淡季,比如越早购买车票,票价就越低,也有利于提高高铁客座率。这方面,需要等待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统一安排。 本报记者 金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