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陈凯歌:
怎么会选你当院长?
据记者了解,不少国外电影学院的院长,其基本要求是“来自业界,且在业界相对活跃的代表人物”,依此要求在中国国内电影界寻找的话,陈凯歌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人选——因为他离不开电影,离不了作品。有这样的电影人把关,自然能让上海电影学院与业界保持一致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此外,陈凯歌的英语讲得非常好,与美国主流院校的关系也比较好。“美国电影教育为什么能满足市场需求?因为不断有业界人来教书,也有教授每年去业界教书。他们也要求一名导演在创作之外,必须要以教育工作为主。”陈凯歌说,上海讲究海派文化,讲究洋为中用、中西合璧,所以自己担任院长之后,希望能用自己与美国业界的深厚关系,让上海在电影方面洋为中用。
二问陈凯歌:
怎样才能当好院长?
陈凯歌昨天很认真地表示,自己一开始“非常害怕接受这个任务”,“因为在我们中国的传统里,为人师即要为人表,我一直觉得我自己做得很不够。”但上海大学师长们的“数顾茅庐”最终让陈凯歌盛情难却。陈凯歌昨明确表示,自己不会是“空头院长”,即只挂空名却不讲课,“我会等《道士下山》宣传告一段落后,尽快回学院,一方面讨论一些教学设置,一方面和大家讲讲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上三尺讲台亲自上课。”
三问陈凯歌:
如何拓展学院优势?
全产业链的学科培养,一直是上大电影学科的优势,其核心内容是艺术理论,在全国专业影视院校中排名前五。但从制作上来说,上大则显得较为弱势,陈凯歌认为,这是未来上海影视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会加强学生在影视制作方面的基本课程,可能还会增设一些专业,并和国外的制作公司联合,为专业学生增加实践内容。”陈凯歌认为,电影学院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既要支撑上海本土制作、本土电影,也不能局限于上海。在今后的专业设置中,学院会把各个层面的意见集中到一起,以领域内的需求作为牵引,同时思考错位发展、比较优势,注重产业链。“比如我们和上海戏剧学院之间的学科分类,一定要注重交叉,不沿着传统电影学院的老路走,而是走多学科结合的路线。”陈凯歌表示,培养有质量的人才是学院的追求。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