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寸金莲藏功力
翁超然
  翁超然

  虽然我一直对传统戏曲感兴趣,无奈戏曲知识所知甚少,遇到不太熟悉的戏种或剧目,往往就止步于剧场门外,即使观看也只能外行看热闹。但东方艺术中心的艺术欣赏讲座,用一次次精彩的邂逅,为徘徊在艺术殿堂门口的我敞开了大门。

  印象最深刻的艺术欣赏讲座,要从一双鞋说起。鞋子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日常用品,可当它出现在东艺的讲座舞台,就有了让人惊叹的魔力。它的主人是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牟元笛老师,在东方艺术中心的会员嘉年华主题活动日里,作为上海唯一青年京剧男旦演员的牟老师带来了《我是男旦》的讲座。

  《贵妃醉酒》、《游园惊梦》表演后,观众还意犹未尽时,牟老师拿出了一双鞋。“咦?三寸金莲?”我暗暗嘀咕。牟老师介绍道:“在戏曲表演中,为了模仿封建时代缠足妇女行走的姿态,我们会穿上它表演。我今天就来示范一下怎么把自己的脚穿入三寸金莲中。”“天呐,别说是老师这样大男生的脚,即便是小女孩的脚丫,又怎么能穿入这么小的鞋子里呢?”我的心中充满了问号。

  只见牟老师不紧不慢地演示起来:原来并不是真把脚完全穿入绣花鞋中,而是先用丝袜把脚趾绕紧,然后仅几个脚趾头伸进三寸金莲中,剩余部分的脚用绷带一层层包裹,这样双脚落地时,脚后部高高踮起,犹如在穿“男生版高跟鞋”。

  “要不是牟老师的解析,当戏服遮住金莲时,我们根本看不出原来里面有这么多门道!”“是呀,用这样的鞋子站立就很不容易了,还要穿着它表演?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现场观众啧啧赞叹,当时身处中心圆听讲座的我,更是有置身戏曲演出后台的错觉。

  紧接着,牟老师穿着“男版高跟鞋”当场表演了已渐失传的跷功。这是《战宛城思春》中的片段,牟老师扮演的邹氏百无聊赖,被花园的蝴蝶吸引后,急急小碎步向前用手绢扑捕,他步子轻盈得好像是在平地上走动。我不禁惊叹,“身为女生,如果让我穿着恨天高做这些动作,没有优美的回转姿态不说,估计三两下后就只能在花园泥地里找到摔得狼狈不堪的我了。”我想这背后一定有我们看不到的近乎残酷的练习,如果不是有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对戏曲的热爱是达不到的,我萌生出想去剧院亲眼看看跷功表演的愿望。

  不久后,在第八届东方名家名剧月 “情分四季,戏里姻缘”京剧生旦对戏四联展演中,北京京剧院的花旦索明芳和上海京剧院的老生范永亮携手带来折子戏《游龙戏凤》,这场演出尝试将实时转播手段引入到舞台中来。当扮演李凤姐的索明芳老师活泼地疾步出场时,现场镜头特写了她的金莲,虽然很快也很短,但因为有了之前讲座的铺垫,我即刻捕捉到了这一看点:“这是跷功!”接下来的演出,我在欣赏唱段之余,就将目光牢牢锁定在索老师的双脚上,演出结束后还向同行的伙伴分享了我对跷功的了解。因为东艺的艺术欣赏讲座,我已经开始从一个只会看热闹的门外汉,渐渐懂得一些门道了呢。

  十日谈

  我与“东艺”

  一个乐迷是如何转变成古典音乐普及助推者的,请读明日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一寸山河 一寸血·枣宜会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 一寸血·枣宜会战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专版
如此“旗”“马”
邓先生二三事
在北极观熊观鲸
损毁的架子
竹(中国画)
三寸金莲藏功力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三寸金莲藏功力 2015-07-13 2 2015年07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