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蛮像韩书记。”
“韩书记啊,侬怎么会来这里!”
酷热的七月下旬,许多人意外地见到了到基层调研的韩正书记。为什么大家会意外?因为这是一次“不打招呼的调研”。
领导干部了解基层情况的途径有许多,听汇报、看材料、观舆情、读来信等等,都是下情上达的有效渠道。但是,“不打招呼的调研”得来的,无疑是最直接、最真实、最具体、最鲜活的基层现状和群众呼声。
“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好传统。”韩正书记在上海十届市委九次全会如此强调。会后,韩书记轻车简从、不打招呼,下基层调研。他去的地方,除了菜场、老城厢等市民生活所在,还有“城中村”、“厂中村”这样普通市民都难得一到之处,见到听到了许多在机关不可能见到的“原生态”市情民意。
为什么要强调“不打招呼”?因为如果上面打了招呼,下面就会有所安排。打扫一下环境,安排汇报人员,都是常规做法。这样一来,领导听到的,恐怕绝大多数都是正面的、顺耳的声音。但真正有价值的调研,就是要让基层一线的干部群众畅所欲言,正面的要听、反面的也要听,顺耳的要听、刺耳的也要听。这才是真实的声音。
这种不打招呼的调研,应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更多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