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原创舞剧《朱鹮》载誉归来
~~~上海原创舞剧《朱鹮》载誉归来
~~~上海原创舞剧《朱鹮》载誉归来
~~~上海原创舞剧《朱鹮》载誉归来
~~~上海原创舞剧《朱鹮》载誉归来
     
2015年08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50名舞者巡演长达64天
上海原创舞剧《朱鹮》载誉归来
张艺
  昨晚10时,上海浦东机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旅客——上海歌舞团的近50名舞者。在阔别祖国2个多月,完成了舞剧《朱鹮》(见图)日本全国巡演任务之后,他们带着日本人民对于《朱鹮》的喜爱与祝福、对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欣赏与认可,载誉归来。

  自5月31日抵达日本,《朱鹮》巡演长达64天,足迹遍布日本的29个县、市,演出57场。几百至3000多人的观众席,上座率总在9成以上,有时甚至在开演前一周,票已告罄。这只美丽而优雅的“朱鹮”,已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完美句号

  7月31日当晚,位于札幌的大剧场内座无虚席。场灯渐渐熄灭,悠远、空灵的乐声缓缓奏响,似从遥远的天边传来……一幅幅唯美恬静的画面,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赢得观众如潮掌声,为巡演画上完美句号。

  据舞剧演员们透露,为了把最佳的表演效果和状态呈现给观众,全体舞蹈演员利用开演前一个多月的时间,放弃周末休息,集中在舞蹈教室精排、打磨各个舞段以及舞蹈动作。日本巡演密度紧,场所更替频繁,一天只睡5、6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正因为舞团上下都秉承着这样的态度,《朱鹮》才呈现出独具一格的精美灵动。

  热情欢迎

  陈飞华告诉记者,歌舞团每到一处,演出开场前2个小时,场馆前总是会悄然排起长长的观众队伍,风雨无阻。演出结束后,热情的日本观众还会为演员送上自己手工制作的手袋、折纸、图画等《朱鹮》纪念品。

  在东京,一位日本女士早早地赶到剧场,向演出团送来了鲜花以及亲笔书写的赞扬信,“to年轻的小朱鹮们,这是一场很美很美的演出,希望中日友好关系一直持续下去。”在创价大学,观看演出的日本青年学生们感言,“《朱鹮》象征了和平和友谊,永存心中!”熊本县知事蒲岛郁夫先生在观看《朱鹮》演出后,被中日两国携手保护朱鹮的故事所感动,赞赏“舞蹈演员用艺术的形式为中日友好作出了巨大贡献”。

  “朱鹮种群的繁育道路很曲折,人类在拯救朱鹮过程中跨越国别、跨越民族的携手合作也很感人,《朱鹮》这个舞剧的创作初衷,就是传递真善美,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以及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理念。”团长陈飞华说。

  路还很长

  “《朱鹮》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美。”歌舞团媒体联络人许亮说。“失去了才知道它的可贵,这个舞剧,就是用曾经的失去去叩问人类如何珍惜。”舞剧编导佟睿睿说。

  “一个艺术作品,除了对艺术的坚守和担当之外,应该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地统一起来。”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说。

  而对于这只“朱鹮”来说,它的生命历程才刚刚开始。要想在未来成长为一台艺术精品,走向世界去推广中国文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本报记者 张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5年夏令热线
   第A07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09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7版:专版/长三角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阅读/连载
   第A2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炒作噱头不靠谱 品质口碑最重要
抗日雷剧神剧损形象
50名舞者巡演长达64天
K11推出《中国内部——巨人之内》当代艺术展览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2050名舞者巡演长达64天 2015-08-03 2 2015年08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