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发起并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支持的“加强基层心血管病防控能力”项目近日在北京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落实国家卫计委加速推进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和心血管疾病预防关口前移的战略转变,项目将覆盖全国23个城市1000余家社区及二级医院,并在部分医院建立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管理平台及转诊部、升级基层医院心血管检验设备、构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据平台、组织区域专家研讨会与经验交流会、进行心血管防治患者教育等,以此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分级诊疗的建立。
心血管疾病为我国慢性疾病之首,患者数已高达2.9亿,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有心血管病,每年约350万人因罹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平均每10秒钟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额的医疗负担使心血管病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高润霖院士表示:“之所以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式如此严峻,一方面与国民的健康意识与生活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现行的医疗制度密切相关。患者自主就诊的模式使三级甲等医院服务压力逐年增大,医疗资源与就医需求之间供需难以匹配,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普遍问题。而大型公立医院集中的大量优质医疗资源,主要是放在患病后甚至终末期疾病救治,难以承担起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特别是预防保健教育的重任。”
如何破解医患间巨大的供需矛盾,更好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国家卫计委今年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方案“分级治疗”,并将其纳入2015年医改的重点工作。所谓分级治疗,即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的医疗单位承担诊疗工作,并根据临床治疗情况开展动态管理与双向转诊,逐步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加强基层心血管病防控能力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二级医院及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使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享受到最适合的优质医疗服务,从而控制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状况,惠及更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