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本版列表新闻
~~~——英军上尉菲茨帕特里克的证言
~~~——英军上尉菲茨帕特里克的证言
~~~——英军上尉菲茨帕特里克的证言
     
2015年08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在仁安羌见到中国勇士”
——英军上尉菲茨帕特里克的证言
吴健
  仁安羌战役成为中国军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书写的光辉一页。令人遗憾的是,出于某种傲慢的心理,西方学术界长期对此持漠视态度,许多二战史料中根本查不到相关线索。

  2012年9月,一位93岁高龄的英国老人专程从英国飞到华盛顿,向刘放吾的后人当面致谢。他是菲茨帕特里克上尉,当年仁安羌之役获救并且至今依然在世的唯一英国军人。

  过去三十年间,在那场战斗中生还的菲茨帕特里克不遗余力地为中国恩人树碑立传,不仅出版了三本有关中国远征军的回忆录,还坚持每年给英国首相及外相写信,呼吁英国政府承认并重视中国远征军的功绩。

  1941年12月,日本向英美宣战,英国紧急向缅甸增派援军,菲茨帕特里克是其中一员,1942年3月5日,他所在的英军第一师退到仁安羌,并在那里被日军包围,而菲茨帕特里克所属的步兵营也从原先500人锐减到120人。

  当菲茨帕特里克和战友感到绝望之际,1942年4月19日,中国远征军第113团的突然参战令局面为之大变。当时,菲茨帕特里克看到从远方开来多辆斯蒂庞克牌汽车,每辆车上都载着全副武装的中国士兵,他们一下车就投入战斗,目标是歼灭突入仁安羌油田里的日军,为英军突围打开缺口。

  当中国军队向油田进攻之际,日军阵地上的步机枪火力顿时强化了,这说明日本人也在拼命堵截,不希望“煮熟的鸭子(被围英军)飞了”。中国军人靠着灵活的战术和英勇的冲杀,逐渐瓦解了日军的抵抗,菲茨帕特里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枪声离自己越来越远。

  战斗过程中,中国军队出现不小的伤亡,于是英军在平羌河畔的石头堆内搭建起一个救护站。菲茨帕特里克注意到,很多中国士兵的胳臂、腿和身体上都出现弹孔,“我不会说中文,他们也不会说英语,无法进行任何言语安慰,此时英国军队同样缺乏粮食、水、弹药和医疗用品,我们也只能煮点粥给中国伤员喝,聊表谢意”。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名受伤的中国士兵,在接受包扎时仍紧抓着步枪不肯放手,这种“枪不离手”的严格纪律与战斗意志,令菲茨帕特里克至今仍感钦佩。

  菲茨帕特里克认为,英国陆军中将亚历山大在其回忆录中刻意贬低了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意义,在其回忆录“第7卷·缅甸”第93页里,出现了“中国军队从未赢得一次对日战役”的字眼。“但我亲眼所见的事实绝非如此,对于已故刘放吾将军率领中国远征军第113团大胜日军的仁安羌战役,我就是见证者。”

  吴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5年夏令热线
   第A07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09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7版:专版/长三角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阅读/连载
   第A2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远征军扬威仁安羌:子弹从胸膛打进去的才是英雄
“我在仁安羌见到中国勇士”
30年行走在滇缅印战区
新民晚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A08“我在仁安羌见到中国勇士” 2015-08-03 2 2015年08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