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到缅甸再到印度,寻找远征军老兵,戈叔亚从青年变为老年。而那些老兵,最年轻的也已经80多岁,更多的老兵早已撒手人寰。
“只有让千千万万远征军将士的忠魂回家,才能告慰那些在异国他乡漂泊了70年的英灵。”戈叔亚说。
记: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滇缅抗战史的?
戈: 1983年的一天,我到腾冲县出差,无意中来到腾冲国殇墓园,看到这里有9000多块中国远征军的墓碑,大部分石碑被砸,一下子受到很大震动,我竟然不知道在自己的家乡曾经有过这么惨烈而重要的战争。
于是我就从昆明开始寻找远征军老兵,80年代找老兵很容易,而且他们的身体状况和身体状况都很好。后来条件好了,我就去缅甸和印度的抗战遗址,去日本和美国查找资料,采访美国老兵和日本老兵。
记:研究滇缅抗战史那么多年,你一共走过多少战争遗址?
戈:我主要研究云南缅甸印度这段抗日战争的历史,所以包括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驼峰航线和远征军的作战遗址。松山战役的遗址我去过不下60次,最长的一次待了80天。此外,缅甸我去了近20次,印度去了4次。我的目标是,要把中缅印战区所有跟中国远征军有关的重要地方,都要走访到。
记:你去过几次仁安羌?有没有采访过参加仁安羌战役的老兵?
戈:仁安羌我去了三次,第一次是2013年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落成,随后我又去了两次。
80年代我采访过很多老兵,关于仁安羌都有很多记忆和物证。其中我采访过一个第五军的参谋,他接到作战命令星夜赶到仁安羌时,战斗已经打完,他回忆当时仁安羌油田一片大火,英军正在紧急撤退,他还在现场看到了孙立人师长。
记:作为专业学者,你如何评价仁安羌战役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价值?
戈:仁安羌作战时,太平洋战争刚爆发,英美仓促应战,连吃败仗,在新加坡和菲律宾都有近10万英军和数万美军向日本投降,这种背景下,一支中国军队能够以少胜多,自然获得了国际上很高的评价。
记:七十多年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中国远征军?
戈:滇缅战役的重要性在于,云南在战时是不能丢的,因为这里有国际大通道,滇缅公路、驼峰航线和史迪威公路,如果这条公路丢了,那么国际上的物资就没法进入中国,为了保卫这条国际大通道,中国军队主动出击,在战场上敢于主动挑战日军,很多地方甚至全歼日本军队,这在抗日战争中是绝无仅有的。